绍兴之旅1600字

2024-05-1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绍兴之旅  张晟源  
  今天,我来到绍兴旅游。绍兴是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的城市。绍兴有很多景点,比如沈园、鲁迅故里、兰亭、等。可以说绍兴给人带来第一个感觉是一种美妙而神秘,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感。在我踏进绍兴的第一步我就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绍兴,有着美丽的面孔,我今天而来就是了解鲁迅先生的故乡,和王羲之所描写的兰亭。  
  终于下了高速,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这里。因为我读完了鲁迅的文章十分感动,所以崇拜鲁迅的我就来到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我们先去鲁迅故里,先介绍一下:绍兴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占地50公顷,总投资10亿元。经过2年多时间保护和修缮后,鲁迅故里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刚下车,就有一个人朝我们走来,说是让我们做黄包车去参观的,我们一再考虑,决定这样:就乘黄包车。出发咯!  
  我们先去老街,黄包车在每一个景点都会停一会儿,让我们去参观。我们第一个参观的就是孔乙己吃茴香豆的老店,在门口就有一个孔乙己的石像。其实孔乙己在历史上并无其人,只是鲁迅所描绘出来的人。门口的孔乙己像真的一样,他靠在柜台上,一只手做着一个拿东西的样子,我猜应该是想拿住那烟斗吧,但好像烟斗掉了,但他还是笑呵呵的。另一只手则放在柜台上,似乎在找钱一样,看来他是再付上次的钱。从整体上看,他像一个买东西的顾客一样,头转过去似乎正在与别人在嬉笑。我觉得他的微笑很优美,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笑,是一种毫无顾虑的笑,是真正能称得上是笑的笑。  
  接下来,我们就要去老街了。老街是充满文化气息的一条街,其文化历史悠久。我初入的第一感觉就是感觉回到了80年代一样,这里的房子虽然形状不同,但是颜色都是“黑白相间”的——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屋檐。清风吹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桥前。这是一座老桥,下面是清清的小河,经常有乌篷船经过。我站在桥上,温暖的阳光就照在我身上,清风拂来我感到无比的清爽,我站在桥上向远方望去,可谓是小桥流水人家,中间是清清的小河,两边都是老房子,最前面种着两棵树,可谓是真正的江南水乡了。  
  走,咱们接着走。接下来我们就去鲁迅先生在父亲生病时拿家里的东西来换的那个当铺,我走到当铺里面,一股熟悉的中药味传来。我站在原地不动,我好像看到鲁迅先生十分着急,拿出家里的一把当了换药,我看到了他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站了一会儿,我终于“清醒”过来。离开了古老的当铺。  
  在当铺旁有一条小巷,我走了进去。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一座很气派的大门前,我走了进去,刚进入眼帘的就是一幅扇形的画,上面画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两岸坐着人不知道在干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曲水流觞”,这讲述着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王羲之把绍兴附近的诗人叫过来,坐在河边,他在最上游放下一片荷叶,接着把酒放在荷叶上,顺流而下,飘到谁那谁就要作诗做不出来就罚酒三杯。王羲之借着这个故事写下了《兰亭序》。  
  继续走,随着越来越浓的酒香,我看见了很多造酒的工具,也知道了造酒的过程:先将米倒进缸里等他发酵就行了,接下来怎么做我就忘了。(不好意思,记性不好)中间是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古越龙山”四个大字,是江泽民总书记刻的。在石碑后面有一个小房间,里面有一张石桌,上面摆满了酒具。我坐在石桌旁边的石凳上,好像我就是一个诗人,拿起装满酒的酒壶,倒满了酒杯,我将它举起喝了下去“好酒!”我吟起了诗,我喝了一杯又一杯,彻彻底底的陶醉在了这里。片刻,我被淡淡的墨香吸引过去。我睁开眼向墨香的来源走去,原来是一位老人,他拿起毛笔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就写好了,我看了一下果然是好,从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好字。  
  走出了小巷,我们接下来去看光明桥,光明桥年龄很大,但是我们主要讲的可不是他哦!是他身后那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他身后的小山叫“卧龙山”为什么呢?我猜应该是这座小山卧虎藏龙吧!这座山就是越王勾践时卧薪尝胆的地方。里面还有一个“越王庙”。但我们没上去, 也不觉得可惜。
  土谷祠在绍兴城内塔子桥头,长庆寺斜对面。是鲁迅笔下阿Q经常出现的地方。坐东朝西,北临东咸欢河,南接穆神庙,规模不大,只有一间门面,里面供奉的也只有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这两尊菩萨。解放前,除农历四月十四日土地神生日有香火外,平时十分冷落。与土地神常年作伴的,是无家可归的游民和乞丐。   
  我到土谷祠门口,看见上面有一块匾额,写着“土谷祠”这三个大字,好不气派!我来到祠里,这里与普通的祠差不多,就是更空旷了一些。我到祠里拜了拜“土地公公”。就去看阿Q,从书中我知道阿Q采用的是精神胜利法,他老是被别人揪起头发往墙上撞,在被痛打一顿。在被打完以后他总是说:“现在什么世道,儿子都敢打老子了!”在土谷祠的对面就是鲁迅出家时的师傅的寺庙。但我们没有进去看。我向祠投向几眼留恋的目光,就走了。  
  走,咱们接下来就去看主角————鲁迅祖居。走了一会儿古街我们便到了门口,一种亲切的感觉立刻充满全身,我走进周家大门,先去看鲁迅先生的卧室。我看见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还有几张椅子,我知道鲁迅先生很朴素,但我看到他卧室是还是惊讶了一番。在鲁迅先生的床边有一张他的照片,浓浓的一字胡显得很显眼,我感到一阵心酸,“走了!”妈妈在喊我,我意味深长得望了照片一会儿,便走了。下面便是鲁迅祖母的卧室,我走了一会儿便到了来到了参观口,一种亲切的慈祥感充满我的全身,灰蒙蒙的房间里,我借着昏暗的光线看到了房间里全景,鲁迅祖母的房间与鲁迅的房间差不多,只是多出了一个柜子。我不禁为鲁迅先生的朴素而感动,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只是与平常的百姓一样。我慢慢走着,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是周家的戏台。中间是一座亭子,亭子的外面是小河,再外面就是河岸,从上面看周家戏台成正方形,河岸就是正方形的边,每一边的中间都会有一条路通到河中央的亭子。其中有一边不能走,因为要唱戏。  
  现在我很兴奋,因为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百草园了,绍兴百草园位于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我们走在绿树成荫的小径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十分宽阔,我朝左边的墙看去,那上面竟然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原来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原稿。我感到微风拂来的清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整个百草园成正方形,在正方形的中间有一个小正方形,这就是菜园。树上小鸟正在叽叽喳喳的唱歌呢!菜丛中,不知是什么虫子正在演奏着美妙的歌曲,是那么好听、美妙。我看见一只小蜘蛛正在织网呢!一只小苍蝇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它不停地挣扎,小蜘蛛一下扑过去把它用网包裹住,然后就把它吃了。我看来这场“生存大战”后十分惊叹自然的神奇。“走了!”我妈妈叫我了,于是我便离开了这个“生态园”。  
  出来后,我发现墙上雕刻着画,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代表着十二年,我最爱那栩栩如生的的蛇了,它盘在树枝上的神情被刻画得跟真的一样,当然最可爱的当然还是小兔兔啦!它一蹦一跳的多么可爱,还有露在外面的大板牙。  
  肚子咕咕叫了,我们来到绍兴臭豆腐可是不能错过的,于是我们就去买了一碗臭豆腐,我闻了一下还真是臭,我捏住自己的鼻子张开大嘴朝臭豆腐咬去,竟然一点也不臭,还很香。我终于知道臭豆腐的魅力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了,其实吃的时候并不是很臭还很香。  
  吃好了,现在就去著名的三味书屋了,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我跑到三味书屋的入口,我随着拥挤的人群慢慢向前移动。终于来到里面了,我十分着急,人群越涌越多,我急切的寻找着三味书屋。我像一只猴子似的蹿上蹿下,看那人多往哪跑。我终于找到了三味书屋,那座房间并不大但充满着文化气息,旁边摆满了桌子和椅子。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还有一幅画,很漂亮。在三味书屋的侧边也有参观的地方,因为鲁迅的课桌在一个角落里。我想看鲁迅课桌上的“早”字,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把照相机高高的举起,放到最大但还是看不见,我就叹了一口气,走出了三味书屋。  
  接下来咱们就来讲讲绍兴的特产,绍兴的特产为“三乌”那这三乌是哪乌呢?分别是:乌篷船,乌纱帽,还有一个就是乌干菜。绍兴的鲁迅故里有三种行走路线,一种是走,另一种就是黄包车,最后一种就乌篷船了。我主要讲乌篷船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绍兴是江南的水乡,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或行或泊,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也有文学著作及歌曲以此命名。绍兴鲁迅故里有很多水路,我们虽然没有亲自乘过乌篷船,但从别人口中得知乘坐乌篷船还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在清水中游着,微风拂来带来无边的清爽,柳树在河边随风起舞,我们在船上吃着茴香豆,是多么享受啊!  
  我们离开了鲁迅故里,接下来我们就去著名的兰亭。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过了一会儿就到了兰亭,这时有两个大人不想去,只有我爸爸,我和我的姐姐去了。  
  我们沿着小径慢慢向前走,阳光透过林间的缝隙洒满大地,清澈的水中不停闪过鱼影。走过小桥,我们就走进了兰亭。先来到的是“鹅池”我来到池边,白鹅与绿水融为了一体,是那样和谐,白色的鹅毛漂在绿水上。正所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原来正是如此。在池子的旁边是一个亭子,亭子里面是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着“鹅池”两个字。一个是王献之写的,另一个字是王羲之写的,所以大小不同。接下来咱们就去看去“曲水流觞”了。这是个仿古来做的,我坐在河边不停洗手,为什么?嘿嘿,为了沾上一点王羲之的灵气写字写好点。在河边绿树成荫十分美,水很清,也很甘甜。(我喝过)在兰亭里不看《兰亭序》怎么行呢?走!我们来到一个很大的亭子中间有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刻满了《兰亭序》。由于《兰亭序》的真迹已经消失,这是由很有名的书法家刻录的。这字真的很好,我偷偷学到了一点写字的技巧。我们接着走,我看到前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兰亭”两个字。据说是越王刻的,曾经还摔断过后来又被修复回来,我跑到前面发现真的有裂痕。我被前面的“太”字所吸引,这是王献之写的“大”字,后来王羲之点上一点就变成了“太”字,王献之写完了十八缸墨水,在石碑前真的有十八缸水,在缸边都有一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有一支毛笔。我来到一张桌子前提起毛笔写下了一个“太”字还挺好看的。写了个痛快后就上路了。我迈着开心的脚步来到一个湖旁,有一座桥可以通到对岸,我踏上这条“跨河大桥”。在河中央有一座亭子,里面有一个放沙子的地方可以写字,我就乐呵呵地写上了“兰亭”这两个大字。来到了对岸,我看到了“选美大赛”美丽的花儿争相开放有红的、黄的……。很多,我大饱眼福。我往山上走,一下山就来到古街,还买了一块刻着《兰亭序》的玩意儿,不知道叫什么。
  我带着满载的知识,和一路的快乐与疲惫,在夕阳中回到了家。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