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7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作者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父亲便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许多勤杂工,十六岁时,他就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他深入俄国社会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的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1905至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内容介绍: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文中的外祖父与外祖母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阿廖沙的外祖父,因为家业的败退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无情的剥削着手下的工人;而阿廖沙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广,是她给了阿廖沙力量、支持、坚强、和勇敢                                                               
  感想: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我们可就幸福多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