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感动中国》有感1100字

2024-06-0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其实不然,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奉献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可是有些人不是这样的,像向秀丽、黄福荣……

他们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们的奉献感动了我。向秀丽为了保护工厂、周围繁盛的商业区及居民,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以最快的速度把操作用的毛巾丢在地上吸酒精,她毫不犹豫地俯身用左手抓着毛巾擦酒精,很快火苗就扑向她那沾满酒精的双手和衣衫,她的同事冲向前去,要为她扑灭身上的火,可她坚决地对同事说:“不要管我,赶快叫人来救火。”火焰猛烈的燃烧着,她忍受着严重烧伤的痛楚,为前来抢救的人们赢得了时间,终于制止了一场危在眉睫的爆炸事故。工厂保住了,而向秀丽被烧伤了。向秀丽伤势严重,全身烧伤面积达67。25%,其中二、三度伤占64。75%,一直处在生命垂危的边缘,但当她昏迷了三天三夜第一次醒来的时候,首先问的是:“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有没有损失?”在医院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向秀丽表现得非常坚强,每次除腐肉、植皮、输血、注射,她都痛得直淌泪水,但都咬牙挺过来了。她蔑视伤痛,蔑视死亡,她的精神另人赞叹,她的无私奉献使人敬佩,她的行动使人感动。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

黄福荣本是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于8日到达玉树。14日地震发生后,孤儿院受到严重损毁,本已跑出倒塌院舍的黄福荣,得知3名孩子和3名老师仍被困后,即折返现场协助搜救。其间余震频发,黄福荣在一次余震中不幸罹难。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生活并不富裕,但多年来热心公益,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02年,他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福荣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月义工,为受灾民众运送物资。

中央ZF驻港联络办公室已发出唁电,对黄福荣舍己救人表示敬意,对其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派员专程到黄福荣家中看望,慰问其家属,协助善后。香港特区ZF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称黄福荣代表了“香港精神”;特区ZF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将向授勋委员会建议追授黄福荣金英勇勋章。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在香港接受专访时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为世人称颂。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