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孤舟 -读《活着》有感10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活着》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一个生命体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

  《活着》这本书我通读过三遍,这次是第四遍。可是,当我再一次翻过最后一页,合上书,内心受到的震撼仍是不可名状,难以言表,只能是长吁一口气,静坐良久。

  从《活着》中,我看见生命的渺小与顽强、高大与不朽。福贵出身富足,年少风光一时,而这一时的风光也促成他的家庭没落。福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但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大起大落,却铸就了他的泰然与坚毅-一个艰辛遍历的人,他已无所畏惧,活着是上天的褒奖,每一分一秒都是回甘。

  看完整本书,方才发觉“福贵”这个名字的可笑。在福贵的生命中,命运的转折多么猝不及防-找大夫时被拉去当兵,一去就是两年;女婿被钢板夹死;孙子吃豆子噎死······到最后,生离死别,他的家只剩下一个人和一头牛,相依为命。福贵是弱小的,无助地被命运蹂躏;可他更是强大的,在一次次被命运抛起又落下之后,他依然能以一个人的姿态,挺立在命运面前。他没有说“我不服”,他彻底地服气,可又有一股韧劲使他不屈,犹如拳击场上的弱者,承认对手的强大,却不肯轻易倒下。这大概也是苦难给予他的馈赠。““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在他的自序中如是说。

  《活着》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一个生命体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福贵“离奇诡异”的一生让我不禁想到一个词-宿命。福贵的一生是他的宿命吗?他生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堕落是大概率的。古谚云:“富不过三代。”然而,他经历的苦难未免太多,这么多的偶然,冥冥之中,我仿佛看见了某种必然。如果说福贵的一生注定如此,那么的粹地活着,一定是这一生最好的方式。

  《活着》还让我见到一个人的蜕变。从纨绔子弟到布衣百姓的蜕变,一个不孝子学会关心旁人的过程,一个骄傲的人低下头颅的过程,素净的双手变得粗糙黝黑的过程,一个人的形体变得矮小弯曲,而精神变得高大的过程。福贵经历了活着的洗炼,在生命的最后,他是一个可敬的人,也一定比年少轻狂的岁月活得幸福。

  《活着》教会我面对苦难和生活的态度。人的一生的确像一场马拉松,不是因为竞争,而是因为,跑到最后,你会孤身一人。不迷茫,脚踏实地,“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才是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活着,仅是汪洋中的一叶孤舟,唯一可做的,就是不让小船倾翻。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