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1200字

2024-06-2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春风拂面,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每每忆起那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小乡村,一股浓浓的年味儿就萦绕在我的鼻尖。

  过年前的一个星期,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米饼,在我的家乡,米饼寓意着团圆美满。无论是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还是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米饼,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感觉呢。米饼不仅味道一绝,做法也十分简单。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刚和周公“下完棋”,就看到奶奶在打米饼。只见奶奶三两下就把大米炒熟了,再用打粉机打成粉,然后在米粉里加点煮开的白糖水和麦芽糖,等米粉能捏成一团时,再加入炒香、去皮、压碎的花生和芝麻,双手在饼模上一挪一转,一压一拍,干脆利落,一个米饼就成型了。旁观的我们眼睛都亮了!等成型的米饼被架在炭上烤,烤成又酥又香的时候,我们这一群馋猫蜂拥而上。嘴里嚼着喷香的米饼,不由地盛赞我们的传统手艺。饱食之后,我央求奶奶教我做米饼。奶奶眉开眼笑地说:“当然可以啦!”那骄傲的神态中充满着对手艺有了传承的满足感。

  听完奶奶的讲解,我小心翼翼地按照她教给我的步骤做了起来。刚开始,一切都十分顺利,我的心中不禁得意起来:看来也不是很难嘛。直到我拿起擀面杖使出吃奶的劲儿要把米饼压实,“不对不对!”奶奶喊了起来。“为什么?”我不服气地嚷嚷道。“太用力待会就拍不出来了。”奶奶俨然一副严师样,“好好好,我用小点力。”我只好答道。接着,我用手轻轻一拍,米饼就被我拍到了架在炭上的簸箕上。哈哈,我也会做米饼啦!奶奶在一旁欣慰地笑了。每当米饼的香味从村头飘到村尾,新年就近了,这就是年味儿。

  除夕晚上,吃过团圆饭,奶奶就会把先前囤起来的艾叶放进一口大锅里,煲成艾叶水,这就是全家人的洗澡水了。奶奶说,泡艾叶水是为了洗去旧的一年里的烦恼和霉运,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艾叶也可以散寒祛湿,它散发的一种浓烈气味,还可以起到驱蚊的作用。艾叶的香味是长辈对我们的一种关爱,这也是年味儿。

  大年初三,村里又要演戏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一阵锣鼓喧天,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远远地就看见一群踩高跷的,走近了看,原来是在演“八仙过海”。八位神仙各显神通,有执花篮的蓝采和,有身负宝剑的吕洞宾,有拄着拐杖的铁拐李,还有吹着竹笛的韩湘子……其中最有趣的是张果老,他骑着毛驴,毛驴的尾巴在前头在后,真让人哭笑不得。其实这毛驴是纸扎成的,背上有个大窟窿,张果老就站在这大窟窿里,肩上挂着带子吊着这纸毛驴。只见他用小鞭子假模假样地抽了两下毛驴,那毛驴的屁股就撅了两下,好像是在尥蹶子,其实这是张果老自己腆了两下肚子,嘴里还配上了两声驴叫,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最让我高兴的还是何仙姑撒糖,只见何仙姑从荷花花瓣中抓出一把糖,像天女撒花般的撒起来。此刻,大家的脸上都挂着一抹发自内心的微笑,在这充满喜庆的场面中,我“闻”到了空气中那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这也是年味儿。

  “把古今往来从头说起将悲欢离合再续从头”这就是我家乡的“年味儿”。年味儿弥漫在空气中,融进人们的心底,荡漾在人们的笑靥上。我爱看戏,更爱那股浓浓的年味儿。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