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临危不惧。正如今天数学考试最后一道题,当我遇到这道题时,我在读了几分钟题后也没有想出来,万般焦急,不过眼看只剩下45分钟,我便立马跳过这个题做其他的题。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我顺利完成了试卷其他题目后再回过来做这道题,却发现还是做不出来。在经历过几次挑战失败后,我便换了一种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结合平时陈老讲的一个知识点,抓住了题中关键词“正方形”、“中点”等,推出我也许可以用全等证明,因此很顺利做出来了。虽然开始遭遇这道题时有些许紧张,但是我往往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比如,我一定可以做出这道题,这道题一定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出。我承认这道数学题是很难,但是只要冷静,结合平时的知识,便可以解决。
其次是打破思维。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位叫盖瑞森。凯勒的美国作家,他在广播电台里有一档小说节目,其中最受欢迎的叫“乌比刚图”的新鲜事,是由凯勒讲述过去一周里他的家乡乌比刚图小镇上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事实上,乌比刚图小镇完全由凯勤编造出来的,因为在他的描述中,乌比刚图的小镇上的女人十分美丽,男人十分强壮,小孩智商也在平均水平之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社会心理学上,便借用乌比刚图效益形容人觉得自己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和固定思维。
而在做英语试卷时,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英语能力胜人一筹,这道题一定能做对,可是往往考试下来对答案时,却发现自己错了,因为我们对自己英语的估计能力超过了平均水平。正如我今天在做英语题时,一道填空题拦住我,我就再问句是否加ing之间徘徊,尽管我已经想到这空的原因,但我却固执地选择了我原来的答案。后来对了一下,果然错了。所以我想说的打破思维,并不是说将自己的思维扰乱,而是打破自己认为什么都对的思维。
比如说A卷的基础题,当你找到答案时,勾划句子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应该在做完卷子后再仔细检查,不然就会造成丢分惨重。又或是一道似是而非的题目,当你找到一个答案,必须带出一个相应的理由,来判断它一定正确。
“临危不惧,打破思维”,这两个方法是大考乃至小考,甚至平时作业都可以用到的方法。静则生慧,临危不惧,又因为一句谚语:“看得到别人头上的草屑,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树枝”因此要打破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