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本性都是一样的,无善恶之分,也没诚信可讲。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人的善恶与是否有诚信都是后天的教养而形成的。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的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与思想保障。我国是一个悠久历史,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关于诚信的积淀在历代的贤德志士中并不鲜见。中国人是把诚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的。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
我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的一个冬天,一个妇女拦住一个老军官,军官很生气,妇女连忙解释到: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完打仗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离开,但执拗的孩子坚持接到命令才离开。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的面前,敬了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的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回家。”那孩子回了一个军礼欢快的离去。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三个生灵为一个诚信,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发展,人们却越来越丧失自己的诚信。
没有诚信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
在城市,有的一层楼的人也不相往来。一年到头也没有几句话可说。在街上,人们买一件东西翻来覆去的检查,半信半疑地,有些人看见别人落水也不去营救;在街上,有的人被抢包,大声呼叫,可没有一位人伸手去捉小偷,反而避而远之;有的人在车上或街上看见小偷包手伸进别人的衣袋里,可没有一个人做声,大家也熟视无睹……
没有诚信让人因小失大
一位知明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名我国留德高才生,毕业后在德国四处求职,可是他拜访了很多大公司都被拒绝,就是小公司也是大门紧闭。气急败坏的他最后才得知,原来是他居然有三次乘车逃票的记录,这也许是几角钱、甚至几分钱,但是在这严肃的德国人看来,这大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没诚信,让一个公司承受巨大损失
有一个电视上有这样一个报道:有一家公司极力去说服另一个公司与他们合作。在取得另一个公司信任后,在他们的帐目及其他地方做了手脚,在得到几百万以后,他们连人带钱的从人“蒸发”。因此导致了那家公司损失了几百万元,这对一个公司来说,是一个承重的打击。
那些人的诚信之心呢?难道已被时光消磨,已随着钱包的鼓胀而流失了吗?
孔子说得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还有“人无信不立”。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但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讲诚信、以诚相待、遵守信用,也是尊重诺言的表现,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海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可遵守一个诺言比 登一座山更难。
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与信赖是一棵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的危机。或许一个不诚实的人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场合、通过特殊的手段可能蒙蔽一些人,但只是暂时的,“庐山真面目”终将被揭晓,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同学们,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盏诚信的灯,让我们一起去点燃它吧!在我们替自己点燃它的同时,也去为别人点燃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