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劳动节,我、妈妈、爸爸和丁丁一家去乌镇游玩。我们开车到了桐乡,见了位皮肤病防治所的汪副院长,吃过午饭后,我们来到了乌镇。我们首先来到了草木本色染坊。高高的竹竿搭起的架子,成千上万的布匹从竹竿上飘下来,打个结,坐上去荡秋千犹如在高空飞翔的鸟儿。
草木本色染坊是手工环保印染晾晒大型工坊。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晒布场地以青砖铺就,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草木本色染坊除了以蓝草为原料浆染制作蓝印花布工艺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彩烤色彩丰富,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的,像茶叶、桑树皮、乌桕树叶都是提取色彩的原料,所以这个染坊在当地叫做草木本色染坊。草木本色染坊到现在还保存着,古代人们染布用的工具。接着,我们去了昭明书院,昭明书院是供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
在很长一段时间,《文选》和后来的《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等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书院坐北朝南,半回廊二层硬山式古建筑群。主楼为图书馆,收藏有文化、社会科学、艺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图书和杂志可供阅览,并设有电子阅览室、讲堂、书画、教室等。中为校文台,为著述编校之处。前方庭园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匝地。
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建立的一座石牌坊,高5米,面宽3。8米,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为刑科给事中,里人沈士茂题写的“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字样,“文革”时被有心人涂上石灰故得以幸存,1981年经桐乡县人民政府加以修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后,我们去了三寸金莲馆。中国封建历史上存在千年的缠足现象,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在乌镇,就有这样一个主题展馆—《绝代金莲》,它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向您讲述乌镇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妇女一个畸形的追求美的历程,如此全面、系统的展示缠足文化,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展馆共展出历史中国不同各地的缠足鞋825双,还有众多的图片及缠足用具,并配有详实的文字说明。现代人可能没办法想象,几百年前,中国的妇女判断自己是否美丽,最主要的不是美丽的容貌、丰满的身材,而是自己的脚够不够小,够不够迷人,那时的三寸小脚就是最美的标准。
“金莲”名字的起由一说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铺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的美妙景象。 另一种说法是莲花作为一种美好、珍贵、吉祥的象征,有很高的地位。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又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銮殿”等。在以小脚崇拜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个“金”字而成为“金莲”,当然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 后来的小脚迷们又根据大小再来细分贵贱美丑,在三寸之内的为金莲,在四寸之内的为银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金莲就这样成了小脚的代名词。后来金莲也被用来泛指缠足鞋。 那蹒跚地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小脚即刻就要消失了。乌镇三寸金莲展馆提供一个了解金莲历史的窗口。不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不看到这些三寸甚至不足三寸的鞋子,你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千年间中国女人曾经的欢笑和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