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顺应论看《生死疲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论文1600字

2024-12-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引言

本文运用Jef Verschueren 提出的语用顺应论,通过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和顺应的动态性三个视角,研究和分析莫言《生死疲劳》中的文化负载词。

二、文化负载词

每一种语言都有“文化负载词”,这类词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Mona Baker(2000)认为,文化负载词是“源语中表达的概念在目标文化中可能并不存在。这种概念可能是抽象或具体的,可能与一种宗教信仰、一种社会风俗或一种食物有关。这种概念被称为文化特性(CulturalSpecific)”。

三、顺应论

Jef Verschueren(1987) 提出顺应论,他认为语言有三种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同时,他认为在语言的顺应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不同顺应。第一个方面是语境关系顺应,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达到顺应。其次是语言结构顺应,语言结构顺应是指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达到顺应,在语音、句型、语体等方面都要达到顺应。再次是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性。它是指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语言使用的时间、社会关系和语篇结构等因素,翻译时必须顺应具体的语境以及具体的语言结构。其中动态顺应是Verschueren 语用学观点的核心内容。

四、顺应论视角下《生死疲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语境关系顺应

在翻译中,译者要顺应的不仅仅是原文所描写的世界,同时还要顺应译文预期读者的世界,这样才能达到交际和语言的顺应。

例1. 原文:??像炸鸡一样炸了半个时辰,痛苦之状,难以言表。(莫言,2012:3)译文: ?I tumbled and turned and sizzled likea fried chicken for about an hour.(Howard Goldblatt,2012:3)“半个时辰”在这个语境中并不是具体的时间的表达,而只是表达所受煎熬的时间之长。这是中国古代表示时间的一种表达方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葛浩文在译文中将“半个时辰”翻译为了“about an hour”,而不是具体为“halfof two hours”,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更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而且把时间模糊化而不是具体化,更好的体现出“饱受煎熬”以及“这半个时辰的时间不好过”这一层语境意义。

例2. 原文:你们俩可以破罐子破摔,但你们的孩子?(莫言,2012: 22)译文:You two can act recklessly if you think your own situation is hopeless, but you have to think about your children??(Howard Goldblatt, 2012:26)“破罐子破摔”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这个语境当中,是指不思上进,在英语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葛浩文在英文译本中把这句话翻译为“act recklessly if you think yourown situation is hopeless”很好的把握并传达了其在该语境中的.内涵,使译文读者能够准确的理解原文的意思。

2、语言结构顺应

在语言结构中,译者在翻译时要根据语音、词汇、句子、段落、语体等特点对原文进行理解与把握。

例1. 原文:我说,古人曰:人有十年旺,神鬼不敢傍。(莫言,2012:13)译文:There’s an old saying: A man has ten years of good fortune when he need fear neither god norghost. (Howard Goldblatt, 2012:15)在这句话中“旺”和“傍”在音韵上形成很好的押韵,在译文的处理中,葛浩文用 “god”和“ghost”这一对词语,巧妙的形成首韵,在英译本中很好的弥补了原文中的音韵效果。

例2. 原文:??东墙西边有阴凉?仰着睡觉烫脊梁?行善总比为恶强?回家去问你的娘。(莫言,2012:19)译文:The sun emerges and lights up the westernwall,The western edge of the eastern wall is chilly asfall.Flames from the oven heat the bed and the hall,Sleeping on the back keeps the spine in its thrall.Blowing on hot porridge reduces the pall,Shunning evil and doing good makes a manstand tall.If what I am saying you heed not at all,Go ask your mother who will respond my call.(Howard Goldblatt, 2012:23)这一段文本韵味十足,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有押韵的效果,而在英译本的处理上,葛浩文也采用了尾韵的处理方式,分别用了wall, fall, hall,thrall, pall, tall, all, call 在语篇中形成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的保留了原文的音韵特色。

3、顺应的动态性

在顺应论的三个方面中,顺应的动态性是核心。对于文化负载词,译者在翻译时要将读者的接受能力考虑在内。

例1. 原文:你知道谁是蓝解放吗?(莫言,2012:16)译文:Do you know who Lan Jiefang——Liberation Lan——is?(Howard Goldblatt, 2012:19)小说中的人名“蓝解放”体现了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这里的“解放”暗指中国人民打倒帝国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层含义,考虑到英语读者的接受问题,葛浩文把这一个细节处理为“Lan Jiefang——Liberation Lan”,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巧妙的表达出了这一深层含义。

例2. 原文:??他却成了赤贫农,革命的先锋。(莫言,2012:28)译文:?he was, a redder-than-red poor peasant, a frontline revolutionary. (Howard Goldblatt, 2012:34)“赤贫农”指的是穷困潦倒的农民,有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直译“poor peasant”相比,葛浩文的翻译 “redder-than-red poor peasant”很好的表达了赤贫农在当时中国存在的历史背景。

五、总结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生死疲劳》及葛浩文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证明了顺应论对文化负载词所承载文化内涵的翻译的指导作用。在处理文化负载词的时候,在保留文化元素的同时,还要兼顾目标语读者的接受问题。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有归化、异化以及归化和异化相补充的方法。同时作为顺应论的核心,动态顺应论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根据实际的语境和实际情况,对文化因素进行灵活处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