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抗“疫”1100字

2024-06-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写下这么一首诗:

三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

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

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从那时起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这首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天,毛泽东主席在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所撰写的碑文,这首诗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也展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畏生死的中国精神。

但是,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03年,非典病毒在中国肆虐,在抗击非典肺炎的战场上,医务工作者们都打起了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为抗击非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白衣天使把风险留给自己,将自己的生命给病人。作为山东胶南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刘永和在抗击非典最艰难的时期里,工作十小时的他,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防止道路车辆的阻塞,他放弃了与同事的交班,并加快了检疫速度。

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与夜以继日奋战,疫情的防控与治疗取得了伟大成果。2003年7月25日,自“中国台湾”这个名字从疫区中去除后,中国全境“收复”。中国人民“抗疫战争”努力获得了胜利。

那么今日之中国如何运用中国精神打好抗“疫”战争?

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来看

(1)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地人士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知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疫情的爆发,虽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恐惧,但是它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人民只有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切进行不断的探究,去实践,团结一致,奋勇向前,不畏疫情的艰难,努力探索,才能够真正找到战胜疫情的良方,构建一个健康的国家,发展、认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疫情,中国人民要不畏恐惧,勇于实践,才能够更好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找到彻底解决冠状肺炎疫病的“真理”,捍卫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

(3)矛盾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总之矛盾双方就是既相互、排斥,有相互作用。疫情的爆发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两个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矛盾又具有普遍性,而自然界在不断发展,且不以人的认识而客观存在。那么,疫情对人民造成了困扰,打乱人们的生活规律,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但而另一方面,他让中国人民在医学界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便是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中国人民要不但向前,运用好这一对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论,丰富医学知识,改造人类社会。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疫情防控不是个人问题,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它是全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全世界的敌人,中国人民要发奋向前,抓住疫情的弱势,各个击破,战胜疫情,迎接美好的未来。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