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以来,我一直在看易中天的《破门而入谈美学》,至今仍未看完。个人认为这本书很值得一读,所以尽管班上高手如云,我还是前来班门弄斧一番。
这本书严格说来只是一本启蒙读物,因此该书只是对美学理论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也难怪,除去附录后全书厚度不到《西方美学史》的1/4,就算字字珠玑,很多问题也只能一笔带过。然而,内容虽少,倒也全面,基本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构架。该书首先对美学作了一个简单介绍,先告诉读者美学是一门“没用”(文艺点,说叫“超功利”)的,用来研究并指导艺术发展的学科,同时阐明学习美学应重点学习美学史。然后,作者花了五个章节介绍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的西方美学,并穿插着谈论了一点中国现代美学。最后,作者对全书的美学体系作了总结,提出了“艺术是人的确证,美是主观而具有普遍性与传递性的”的观点。正文之后还有三个附录:《西方古典美学史纲》,《中国古典美学史纲》,《西方现代美学史纲》。这三个附录采用“名片”的形式,列举美学史中重要人物的简介、主要思想及著作,对前文的知识进行了补充。
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形而上学”的书。所谓“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我以前读的书基本集中在比“器”更低的层次上,对于众多领域的基础问题完全没有任何了解。对这本书的阅读标志着我在“道”的层次上迈出了第一步。更值得庆幸的是,作者“破字当头,立在其中”,采用课堂记录的形式行文,用“不正经”的语言来谈正经事,使美学在我脑海中留下了“轻松易懂”的形象,避免了我的望而却步。书中关于一些人物的歪评也很有意思,像“娶了一个贤淑的妻子,你就会有幸福的一生;娶了一个泼妇,你就会成为一个哲学家”(评苏格拉底),还有“做人不要怕挨骂。挨骂越多,名气越响。黑格尔之后的美学流派,基本都是通过批判黑格尔思想的某一方面发展起来的。”通过这些非主流的观点,我看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一本书起了这么多作用,在我看来它不得不说是成功的。
说了这么多好话,也要讲点缺点。抛去观点和语言的问题不谈,作者已在书中承认,这仅仅是一本入门读物,如果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只能去看众大师的名著。因此个人认为在阅读此书时最好同时读《西方美学史》,两手各拿一本互相参照,互为补充。这样做对于读者人文素养的提高,或许更有帮助。
写这段文字时,离我16岁的生日已不远了。16岁在以前已不算小了,梁启超17岁已中举人,迦罗华创立群论时也不到20岁,而16岁的我才刚刚起步,真是惭愧难当。“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个迟到的开始。剩下的路程,等着我继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