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柳树精美散文1600字

2024-05-2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故乡的柳树散文【篇一】 故乡的老宅三面都是水塘,塘中植荷,每到夏日,粉红的荷花飘散出馨香。正所谓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塘边是合抱粗的柳树,柳枝如丝万千垂下,拂风如弦,似乎能听到动听的音乐。

每到春二月,柳枝吐新绿,尖细十分可爱。春梦暗随三月景,晓寒瘦减一分花。此时,正是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待到柳初变后条犹重,花未开前枝已稠。我常独坐树下,看柳枝拂风,心旌摇动。柳是绿的,水也是绿的,心自然也是绿的。等到细叶发齐时,总要扎一顶草帽,戴在头上,躲到草丛里趴上一会儿,也算作是有了一种战斗的姿态。

夏秋季节,我常在树下垂钓。鱼儿从荷叶间游出来,吮食诱饵,轻轻一拉,便将其挂住。最初钓鱼,总是猛地甩钩,结果多是鱼挂树上,不得不攀树取鱼,弄不好会是鱼脱钩掉入水中。几番遭遇之后,逐渐变得冷静,在平静中就能将鱼儿拉上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人们很少见到荤腥的年代,我们家从来没有断过鱼吃。因而每每忆起旧事,我总会说,鱼不仅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乐趣,还滋养了我们兄弟成长。

那时,常坐在树下读书,杨柳拂风,心也格外平静。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心中自有别样的情境。等到稍长大时,又多了一份诗情。小学毕业时,我曾考上乡里的尖子班,可是母亲却不让去上,因为父亲精神分裂,常常犯病,身体也不好,需要孩子们在家干活,但感谢母亲没有让我辍学,这给了我希望和生路。

尽管在村里上学,但我依然有了发愤的机会。那时,我学习特别刻苦,常常一个人躲在柳树下读书,先是《黄生借书说》,后是《送东阳马生序》,也包括贺知章的《咏柳》。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些句子我至今仍能熟练背诵。多年来,我一直感动于宋濂的教导: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先哲的训诫让我多少次于困苦面前不知何为苦,且常以苦为乐。

时光荏苒,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世间早已沧海桑田。去年,重回故里,去老宅看看。旧址已盖起了楼房,池塘早被填平,连个水沟都找不到了。当年高大的柳树都不见了,只有房边有一棵,不足碗口粗,想必是从锯掉的树根上发出的新柳。我忽然想起白居易的诗句来: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是呀,看到这光景,多情的我不免有些感伤,我知道那个绿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实,何只是那个时代呢?历史终归是向前的,纵然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最终也会在岁月中流逝去。人类的历史已有一百多万年,世间有多少生灭,天地间经历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也不知道。

如此想,我不再感伤,也不再惋惜那许多被砍伐的柳树和许多童年的记忆。何时一酌桃源酒,醉倒春风数百年。我不是仇远,无须怀古,也不想怀旧,只想在对无数岁月的怀想找到动力,以更好地走向未来。

别了,我的童年,别了,我故乡的柳!

故乡的柳树散文【篇二】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鸟儿在那妩媚的柳枝上使劲的歌唱着美丽的春天,柳枝随着歌声的婉转,袅娜地轻吻着水面,激起一阵阵涟漪,令人陶醉。

这是当今公园的柳树,名叫垂柳。然而在我家乡河岸两旁的柳树,绝没有这种优美的姿态,更没有吻水的柔情。我家乡的柳树,树枝都是直着或斜着往上长的,枝条也没有这样细长,即使有几枝这样的,也没有弯腰回首的本领。我家乡的一棵棵的柳树像一个个纯朴的农民样,站在那潺潺流水的河边,它不仅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还用自己的生命养育着这一方的人们。

这是过去的事,也是今天的故事。

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有多少人家都吃糠咽菜,柳叶就是其中的一种美味菜。它比花生叶、杨树叶好吃多了。所以每年的春天柳树的嫩芽就成了村人掠夺的对象。他们把鸟儿赶跑,大人孩子、男的女的,或攀上树杈或搬过树枝,用手撸光后发出来的一茬又一茬的嫩叶,直到麦子下来,它们才逃过一次次的劫难。这时它已经像个久病不愈的人,在伤痕累累残缺不齐的枝条上,挂着几片黄黄的有气无力的叶子。

我每次用篮子把柳树叶挎回家以后,母亲就用水洗干净放在锅里煮开,然后把水攥出来用刀把柳叶剁碎,要想吃菜窝窝头就多放些粗豆面或玉米面;要想吃菜豆腐,就少拌些,放在箅子上蒸熟即可吃。它像一碗碗的大米饭,但颜色却是暗绿的,味道是苦的。

但那时的人们渴望得到这种苦的东西,要比今天得到牛奶和面包强烈得多!今天不喝牛奶不吃面包,不少人的生活水平可能会更高,然而那时要没有这苦的柳树叶,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到阎王爷那儿去报到。

因此,今天当诗人赞美柳树那袅娜的舞姿时,我却赞叹它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当少数的败家子在酒宴之后,把吃剩下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倒入地沟里的时候,那苦涩的柳叶味又不断地在我胃中泛起

啊,柳树,我那故乡的柳树!

故乡的柳树散文【篇三】 我的故乡是江南水乡的一个村庄。童年和少年时代,故乡的堤埂上、大路边、农户的庭院里,集体的空地上,到处都种着普通的柳树。

柳树树形高大,树干粗壮。每年立春过后,它们就在料峭的寒风中吐出淡黄色的细长嫩芽,一条条嫩黄的细枝微微的弯曲着,毛茸茸的金黄色就像一缕缕的金丝。经过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柔软枝条上的嫩芽便伸展成细长的叶子,生长在纤细的枝条上,悠长地下垂着,好像一条条柔长的丝绦,在春风细雨中无意地婆娑飘荡,舞动着烟雨朦胧的水乡江南。到了暮春时节,那满树的绿叶里飞出白色丝状的柳絮,轻盈飘逸,迎风飞舞,飘到地上铺成薄薄的一层,犹如天上下了一场春雪,非常壮观。

柳树树种来源简单,在老树上砍下新枝,随意栽插都可以成活和长大,它耐渍耐旱,生命力强,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家是江南农家的一个小院,前后左右四面环水,有四条水渠围绕着,只有一条小路跟外面相连。家里房前屋后两大片旷场及四周小渠旁种的全是柳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经济困难和物质贫乏的时期,这四处栽种的柳树就成了我们全家的经济支撑和精神寄托。家里的每一件器物都是柳树做的,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与柳树有不解的情缘。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用自己栽种的成材的柳树作为房梁的栋柱,用树枝隔出墙壁,再用塘泥湖上去,搭建出冬暖夏凉的住房,他还用剽学来的半瓢水的木匠手艺,做成床铺和桌椅板凳以及犁、耙等农具,所以家里的生活用具和农业用具从来没有花钱去市场买过。有一次,家里两天揭不开锅了,大家都绝望地看着父亲。父亲围着房屋一转,急中生智,想起了柳树。他带领我们将树上粗壮的枝杈砍下来,足足有几大捆,装在手推车上,我和他父子两个一个在前面拉绳,一个在后边推车,将棍棒拖到离家十来里地的长江边上的一个厂子里去卖。当父亲舔着口水,数着那能够帮全家度过那个难关的几元钱时,他捶打着酸病的腰背,然后抹一把额头的汗水,长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我的眼窝里也盈满了泪水。母亲是个心细手巧的女人,家里没柴烧,她将父亲砍下的柳树的枝叶晒干,将父亲挖出来的树蔸和树根晒干,用来烧火做饭。她用柳树那柔软的枝条编成各式各样的精美的用品。每当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到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将柳条去皮编织柳篮柳筐等用品时,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母亲还将柳树的嫩芽采摘下来,晒干后当作茶叶泡水喝,每次她用开水冲泡时,那股柳芽的清香气味,真是迷人。姐姐要出嫁了,没有钱买新款嫁妆,父亲想起了姐姐出生时为她栽下的那棵柳树,现在已是有22个年轮的大树了。他请来木匠,砍倒大树,晒干后做成了箱子、柜子和梳妆台等家俱,然后刷上鲜红的油漆。出嫁那天,姐姐红扑扑的脸映衬着红彤彤的嫁妆,是我见到的姐姐最美的时刻,也引来了村塆里那些头戴柳枝编成花环的姑娘姐妹们的羡慕的眼光。而我是个酷爱音乐的小男孩,家里没有钱到街上去买二胡和笛子这些最初级的乐器,我就自我发明,将柳枝抽空那根圆润的枝条,将外面那层鲜嫩的树皮钉上一排小孔做成柳笛,鼓着腮帮兴奋地吹奏出美妙的乐曲

现在,我已人到中年,在喧闹的城市里工作。周末休闲远足,总少不了到江边湖畔走走。看到湖上烟波浩渺,远近的大小建筑上绿瓦红墙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在江边湖岸上,一排排的垂柳婆娑地垂下万条丝绦,一对对情人在垂柳下悠闲地谈情说爱,一阵阵清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那种愉快的心情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这里折射着时代的光和影,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然而,这些年来,母亲早已作古,姐姐也早已为人之母,但是始终放心不下的是年迈的父亲。父亲不习惯跟我们到城里生活,仍在故乡那个空旷的院子里住着,只是房子已改建成三层小楼,房前屋后及四周的空场上也种上了多种花卉和樟树桂花等绿化树种,仿佛一个小花园,当年的柳树早已不见踪迹。我每次回家,陪父亲聊天时,总会讲些宅子里的花卉是如何的鲜艳,苗木是如何的葱茏,讲起外面世界的变化。然而父亲总是深思半晌才说,外面再好不如家里好。院子里的花卉苗木再多,还是比不得家里当年院子里的柳树。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想起了给我家每个人带来希望并帮我家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的柳树。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