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寒凉情,回忆暖1600字

2024-11-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寒凉情,回忆暖

早上醒来,丝丝缕缕的寒气迎来,城市醒来,声音便大了许多,也许,城市本身就是不眠的行者,在默默的包容着不眠的行人。

不眠的人,也许会有很多种,有的是为了生活而奔波不停的人,他们尚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为了妻儿的笑,为了生活的满,舍弃了一时之间的缺。有些是夜间依旧为思绪困扰的人,或是于床榻之上覆去翻来无法睡着,想着昨日种种,想着今日种种,想着明日种种,为着种种虚诞,难以静默,或是拖着沉重的心思行于夜晚深沉带雨的天空里,想要将自己也融入整个的虚空,或是在酒吧整夜狂欢,以靡靡之音消除寂寞空虚,或是独自煮清茗一杯,禅茶不离,在茗烟里安静。一杯咖啡,也散发出清香。

最近梦多,也成了半个不眠人。半夜睁眼,屋外不知谁家的宠物狗还在低鸣,小东西大晚上也不曾睡觉,是在守候着什么吗?人总是说要学会清空自己的心,真到自己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如何做了。只得迷迷糊糊过着,随其变化,读一段佛经,以为是看透了尘世,其实,执着于此,也许此生难悟。

清冷的寒,从岁月里缓缓走来,和暑热进行着归宿的争斗,有雨,在帮助着什么,有心,在思索着什么,我本尘世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尘埃,因着还有些想法,便称之为一个人。感受着这冷,感受着那热,感受着一切无常的变化,深知众生的无奈。

时间,好像缓缓吹过的风,只觉额头一凉,就过去不见,只有摇动的树叶显示着曾经来过的痕迹,其他的,什么也不曾有,什么不曾带来,什么也不曾带去,如果连心头的波动和鼻息里的芬芳都不算的话。重九节已过,真真来而不知去而不觉,只是像半空中的一声轰响,便不见了。回味的尾巴,却怎么也无法抹除干净。我们不是靠回忆活着的人,但或多或少的会活在回忆里,无可改变。

现实的温度一天凉似一天,心中的温暖却不减当初,觉岁月如一朵深绽的莲荷,充满了佛的韵味,佛一直钟爱莲花,或者说莲一直钟情于佛,生生世世不曾改变。如果有来生,愿做佛前一朵青莲,悠然绽放,寂静败落。在佛夜夜日日的诵经声里,也许有一天终能超脱尘世。古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之品格,早已被熟记,而今天懂得种植一株莲花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养花爱花之人,真正在意的,或许不在于花,不在于水,而在于心在于情。

如此寒凉天气,也可见次第绽放的花朵,不是寒梅,却也不惧低凉。真是常开不败的三角梅,也有几月娇艳了,屋顶不知谁家的三角梅,隔日的落几片花瓣于阳台之上,冷天依旧如此,想来是风的抬爱,又或者是花的多情。我不是善养花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天赋,记得高中时候和表哥在租住的小屋里种下菊花,日日夜夜盯着看也不见什么变化,后来便无耐性,至于任其零落,经年已过,恐怕早已尘埃,或是被往后居住的人当做垃圾,随手丢在楼下的垃圾桶里,会不会有一个惜花之人,轻轻的捡起它,然后自顾着说一句,真是可怜,真是可爱。只是人人都行路匆匆,又怎会发现那角落里的花呢?

花是有生命的,亦是多情的,只是其爱在于懂她的人。人有爱,其爱在于想爱的人。如今想想那段岁月,将一些花从深藏在种子里的梦中叫醒,却没有给她梦想成真的可能,我们是残忍的。岁月已久,若不是与表哥的闲谈里偶尔提及当初花儿掉落在别人家院子里我们匆忙关上窗户的糗事,也不会想到这些了。

岁月有情,有些东西早已零落成泥,不知道已经护过了几次花,在心里的记忆却一次次泛起波澜,那些回不去的青春与年少,再也回不去了,那些年那些经历,也成为一种封存在记忆里的美丽。

如今却知道,花开很美,情深不摘,虽美不摘。一改以前喜欢摘花的习惯,但有时候依旧忍不住会采摘一些,只已经收敛很多。 ? ?岁月待人,亦总是不薄,总会教会你许多东西。

那些树

走在秋天里,我常常会想起家乡那些树。那些长在我心中的树,有的给我留下很深的童年印记,有的是近年来所种植的刚刚熟悉起来的新树林。这正如同一句经典歌词叫: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那些树可真像我的新朋友和老朋友,时常萦绕在我心间,与我心灵对话,树叶沙沙的声响犹在我耳畔,这是树在对我说话,我屏息静听,瞬间就打开了我的心扉;当沙沙声停止的时候,那是树开始静听我说话了,我便尽情地对树说。有时候会出现,一会儿沙沙声,一会儿悄无声。那是我和树时而静听,时而述说的默契交流。把如此浪漫的心灵对话凝聚成深情的文字,字里行间浸染着我与家乡那些树的故事。

给我留下很深印记的是家乡那一片片的老树林。有村西边那一小片柿树林,有村北头那一大片柿树林,还有长岭坡、老龙湾、八路崖的一片片苹果树林,还有老驴崖那一片片的葡萄树林那一片片树林的后面都承载着一个个故事,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贫穷的年代里养家糊口靠土里刨食,而山是光秃秃的石山,根本没法种粮;地是山岗薄地,也打不出多少粮食,那时自然不能让老百姓填饱肚子。在这样的境况下,要生存发展,只有顺应一句老话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只有选好当家人,走对靠山吃山这条路子,让荒山秃岭变为花果山,才能根本改变家乡的面貌。这个时候,有人举荐我的大舅担任村支书,全村一呼百应,大舅官先福几乎以全票当选,只因大舅年纪轻轻已成为乡村百姓公认的老庄稼把式。不久,年仅二十几岁的他在全公社第一大村走马上任了,面对着近2000人口要吃饭,怎么办?靠天不行,天上没有掉馅饼的,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靠地不行,山岗薄地里出不了多少粮食,这是乡村百姓熟知的村情;靠国家救济不行,国家刚刚解放,百废待兴,一穷二白,这是国人都知道的当年的国情。大舅思来想去,靠天靠地还是不如靠自己,要摸着石头过河,趟出一条路来。他当时就大胆地提出了:要想富,先种树。一直当成了顺口溜,在乡村百姓中传颂了许多年。后来,社会上也普遍传颂着一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这与大舅说得何其相似?仿佛是大舅说的那句话的翻版,只是时代不同,发展的立足点不同罢了。每每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敬佩于大舅在那个年代能说出这么经典的话来。

说出来是一回事,真正做起来又是一回事。当今社会,有些人是靠说成功的,大多是政客;有些人靠做成功的,大多是实干家。而大舅是靠说到做到说做一致成事的。这不,他带领家乡穷苦百姓搞起了叫什么集体农庄,这在当时确实是件新鲜事,也是很了不起的事。先把一家一户的百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有力量,然后,把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连成片,在一片片山岗薄地上种植果树,让烟台苹果、大泽山葡萄等在家乡的山岗薄地里安家落户。看似一棵棵小的不起眼的树苗,却在一年年的疯长,冬去春来,几度春秋,当年的幼苗便长得枝繁叶茂,再看那枝头,已是硕果累累,压弯了腰,你说喜人不?一片片像红灯笼一样的柿子,一个个红艳艳的红香蕉、金灿灿的黄金帅苹果,一嘟噜、一嘟噜像珍珠似玛瑙的葡萄,真是招人喜爱,让大人们高兴,让孩子们眼馋,也令南庄北疃的百姓艳羡。乡村百姓用林果卖回的钱,换了粮食,还有节余,衣食富足,日子红火,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富裕起来的百姓心中有数,正是那一片片树林让家乡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在改革开放的前几年,村集体年收入就达到了13.5万元,在当时的农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也让乡村百姓鼓起了腰包,挺起了胸膛,人人都在做着发家致富梦。

说来说去,那一片片神奇的果树林与我还特别有缘,那就得从头说起。当年,上了年纪的外祖父就负责看管着村里的苹果园,村里几个看果园的老汉在一片片苹果园轮流着转,几乎看遍了全村的苹果园,记得外祖父有时还喜欢带上我,我现在还能大体描绘出他的形象:他中等个儿,瘦瘦的,每当跨出家门的时候,木棍撅着盛饭的篓子已上了肩,就弓起了腰,大步向果园的方向走去,还时而伴有咳嗽声,源于外祖父抽烟的缘故。外祖父在前面大步走,我就在后面小步紧追,往往也感到累了的时候,也就快到果园了,这时外祖父就会在前面催促着:快走,给你打鸟、捉蚂蚱烧着吃。当时外祖父的话太有诱惑力了,我一听浑身就来劲了,小跑着就到了外祖父的前面。及至到了果园,外祖父哪有那么多的工夫去捉蚂蚱,他就忙他的去了,我就玩我的去了,到了一片新天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顺着小屋前后、绕着苹果树乱跑,玩得真痛快,这是平日里在家所感受不到的,只有在绿荫下硕果累累的果园里才有这样的情趣,儿时也着实比其他小伙伴多见了些果树,多闻了些苹果的清香,多听了些鸟叫,多捉了些蚂蚱现在想来,最最重要的,是在我心中留下了那段对果树林的美好记忆,这都是家乡那些果树所带来的。

特殊的那段中学时光令人难忘。那时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村子里把一个叫磨山子的地方的一片苹果树给了学校,学校里就把它作为果树修剪培训管理基地,自然就成了学生们实践的好地方。远不止于此,这里还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基地的上面就是雄伟的磨山子水库,右手边就是美丽的山峦和层层梯田,让人赏心悦目。值得一提的是,校农基老师让我担任农基组长,当时心里着实激动了一阵子,那时真想在这片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我兴高采烈地带领全班同学到果树修剪培训基地,兴致勃勃地一边拿起课本讲理论,一边拿起剪子讲实践,我面对着一棵棵正值壮年的苹果树,指着一个个不同的枝条,一一讲给同学们听,我至今还记得果树有三大主枝,什么是主枝、侧枝?什么是结果枝组?什么是里芽外登?什么是外芽里登?果树怎样通风透光、吸收叶绿素等等,有时还爬到树上,剪下一个个枝条,做给同学们看,当时想,那是一种荣耀。现在想来,当时的想法是如此天真,也做得如此认真,这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那片果树林也成了那个时代的产物,在我心中始终标注着时代特征。这是我与那片果树林的一段亲密接触,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抹不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