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读后感900字

2024-06-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达尔文所著《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古往今来,世间万物只有与它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才能立足于世,否则就将会被淘汰。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她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处处为百姓着想,人民也拥护她,被历史选择也是必然。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人民,身上压着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前途一片黑暗。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倒了清政府,但随后中国却进入军阀混战的乱世,民众仍然民不聊生,中国的出路仍然迷茫。李大钊等先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了中国,给混沌中的中国带来一丝光明与希望。并在1921年7月,成立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赶走了日寇,并将国民党赶到了台湾,建立新中国。随后,邓小平等几代共产党领导集体将发展视为第一要务,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人民生活幸福安宁,共享祖国崛起的尊严和荣耀。

中国从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当今这样一个国内安定团结、国际举足轻重的强国,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努力结果。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多少革命先烈甘洒热血,视死如归,为革命理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以说,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染着他们的鲜血。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年仅22岁的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牺牲时还未满15周岁。江姐(江竹筠)在敌人令人发指的酷刑面前,依旧坚贞不屈,在重庆解放前夕,献出了才29岁的生命……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多少共产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为祖国的强大和崛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邓稼先等科学家们,几十年来忍受着狂风飞沙、严寒酷暑等艰苦环境,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为中国军事的强大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和毕生的精力。还有铁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沈浩……

创业难,守业更难!当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所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少先队员,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发奋学习,刻苦攀登,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把这根“接力棒”传承下去,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让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