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中国印(转载)800字

2024-06-1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够了。  
  在满耳满目的赞美背后,我却要为这个红色的中国印感到脸红。  
  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不缺钙的中国人。一个摆脱了奴颜婢膝“光荣传统”的中国人。  
  然而,我面前的这个北京奥运会会徽,却让我重新感受到了一种失落,一份丑陋。  
  它是什么?是舞动的现代北京人吗?像,也不像。它像一个大病未愈,腿脚酸软,轻飘无力,柔若无骨的中国人,没有精神,缺乏灵动,一个急需补钙的中国人。  
  它代表什么?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没有。怎么看,都像一个正在作揖的大清炮队的遗老遗少。运动人形呈病态的扭曲状,既难以体现运动人体美,更缺乏欢快感可言。没有更快,也没有更强,当然谈不上更高。  
  它像什么字?是“京”字吗?是“文”字吗?像,又都不像。初看之下,是堂而皇之地宣传中国文化的精粹,事实上这是明目张胆地对汉字的不尊重。没有任何书法体例将“京”字如此处理,这一图形践踏了设计规律更不能代表北京。  
  众所周知,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并不能只是一个所谓“涵义”的大杂烩,她首先应该是形式与视觉艺术的珠联璧合,最应该提倡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宗旨,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面向未来的希望,给人以“雄起”的魄力,其次才是主办国的传统文化与特色。  
  现在的会徽能做到这些吗?在复合了各种所谓“传统”、“文化”、“历史”的意义之后我们看到她将最重要的运动力量丢失了,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像形的图案,非常容易让人(特别是看不懂汉字的外国人)联想到一个戴帽子的卑躬屈膝的人。  
  想起来都让人后怕。  
  这个会徽使我想起了不少外国人身上的汉字纹身,他们那么喜欢把汉字刻在身体上,并不全都是因为汉字很美丽很神秘很古老,而往往代表了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片面了解,在欣赏赞美你悠久历史的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中国落后的认知。  
  一个标识,一个奥运会的标识,要代表一个大群体的审美水准和能力,而这个群体是开始强大起来的中国,开始奔向小康的中国人。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有理由为这个红色的中国印,感到脸红。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