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春节,我和妈从杭州的亲戚家返回绍兴,途径淤潜车站。
站不大,但人很多。除了乘客,更多的是做生意的和擦皮鞋的。在我的眼里,车站内卖些小件物品和零食的已司空见惯了网 ,可那些擦皮鞋的小孩子给了我特深的印象:十多个擦鞋的孩子,有男有女,都有一只窄窄的、并不长的小箱子,低一头是擦鞋工的凳子,高的一头是擦鞋搁脚的“墩子”,箱子里面是装擦鞋的工具。有生意坐下来;没生意提着箱子兜生意。
我们刚进站,就被一位梳着独角辫的小姑娘拦住了:
“阿姨,擦皮鞋吧,看你的皮鞋都脏了,擦一擦,很快的。”
“不,我们得买车票赶路,没时间了。”妈妈推脱着。
“我为给你擦得像新的一样!我可以保证,擦得不好不要钱,”小姑娘恳切地说。
“不,离开车的时间不多了,我得赶紧买票进站呀。”妈妈再次推脱。
“我可以最便宜的价钱给你擦。”小姑娘带着哀求的口气说。
妈妈看着她穿着一身单薄的衣裳,蓬乱的头发后边扎了一条松散的小辫,脚上穿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像是用来做广告的单皮鞋,还不时地在簌簌发抖,出于对她同情,就掏出一张5元币,塞给了小姑娘,转身就往窗口去买票了。
小姑娘拿着钱,像发呆似的,愣愣地站着,看着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