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话,不同的结局8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读到过这一个故事,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撇开缰绳奔驰到很远的地方。”一位同学问道:“野马怎么还会有缰绳?”老师显得很不耐烦地说:“你少钻牛角尖,学习成绩可能还会好些。”

于是,耳朵里有无数声音炸开了:有人说这学生活该,谁让它胡思乱想;有人说这课文本来就有问题;有人说……

我说,这老师说话的态度已经伤害到学生了。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对学生的教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不仅是在学习上,更是在做人上的。

老师对学生如此说话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两种情况:第一,学生也这么和别人讲话,久而久之,人人疏远。第二:学生再不敢提问,变得默不作声,这样一来,也是人人疏远。

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担忧的。

再深入一些想,老师怎么知道这位学生是在钻“牛角尖”?同学问的问题合情合理,这种善问好问的习惯一下子就扼杀在摇篮里,这不是在教育学生。

如果老师这样说:“‘这里的缰绳’并不是真正的缰绳,它是指思想的束缚。”同学便豁然开朗,要是再加以鼓励的话语。现在不理解没关系,以后加油!再加上和蔼的微笑,结局又是不一样的。

由此可见,不同的话,不同的结局。

当你开口正准备讲话时,或是思考一秒,想想自己这样讲话合不合理,因为“祸从口出”,“福也从口出。”

你的说话的态度,内容或是说话时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你各方面的展现。

打个比方把,每个人的心都像一颗大的饱满的桃子,每一次攻击性的语言,都像是一只虫,不停地咬着,直到一天,桃子变成了布满沟壑的桃核,心灵也就枯竭了。

世界上,为了一句话而自杀的人有很多,为一句话后悔的人很多,为一句话改变人生的更多。

“不同的话,不同的结局。”献给我们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家长,知道你们为我们急,希望句句话都是“肥料”,但有时“肥料”过浓,是会出现“烧苗”症状的。

更要献给同学们,也许,你为了一句话伤了友谊,你为一句话心情大爽,你为一句话增添了信心;同样的,你的一句话对别人也至关重要。

不同的话,你可以改变结局。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