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神丰碑》有感1000字

2024-06-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深秋,秋意正浓。可是我的心中却涌动着一股股暖流。“一诺三十年”的全国道德模范的林秀贞,在大难面前救出两名学生说出“因为我是班长”的汶川小英雄林浩,“稻香万里济众生”的袁隆平……响当当的名字,可歌可泣的事迹,筑起了一块块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是一位教师—— 张学成,他以病残之躯,依靠双拐和毛驴,艰难地行走在陡峭的羊肠小路上,执着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并且一坚持就是30年。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被评上了“中国十大模范人物”。

在书中,我看到当张学成得知自己的腿摔断了,他并不后悔,心里想的却是:我没法去上课了,娃儿们怎么办?那一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村里的娃儿们。“不行,我还得教书去!”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知道吗?从他家里到学校,有十里多的路。天哪!十里多的路啊!正常人都这么多路都上气不接下气的,那一个双腿残疾的人怎么走得了呢?可他已经决定了,这条路非走不可!他上路了,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他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不知道有几次掉到山沟里,但他挺过来了。是什么让他坚持着继续前进?就是这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们,他为了学生,无私地奉献自己。

文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事迹:有一次,外面下着暴雨,他想:教室里漏雨,孩子们的课本又放在桌子上,我去看看吧。他冒着暴雨赶到教室。谁知。教室建得不牢固,主人公进去时,屋子正好倒塌了,一块木头砸到了他。第二天,他强忍着疼痛在新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但不久,剧痛使他昏了过去。醒来后,又在炕上给同学们上课。就这样过去了30年,他把这30年来的精力全都奉献给了村子里的孩子们,自己却不要得到报酬。

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师,不求名,不求利,心中只有一个再朴素不过的念头:不能委屈了孩子。感动于他的坚韧不拔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啊,山路陡峭,你家访的路上摔了多少跤,大山可以作证;残疾的双腿行走了多少年,山路可以作证;30多年熬了多少夜,蜡烛可以作证;执著的追求图个什么,学生们一张张文凭可以作证……大爱无言,大爱无声,这种爱就是奉献。

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张学成。一个跪着行走的乡村教师,一个用残缺的躯体搏击命运的汉子,一个立志用毕生精力为山里孩子送去知识之光以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共产党员!用30多年的坚守,他为世人诠释了什么是矮小,什么是高大;什么是耻辱,什么是光荣;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贫乏,什么是充实和富足的哲理。

感谢张学成,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感谢《精神丰碑》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