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访胜,山重水复疑无路。若当真无奈何,不妨转过身,另辟一条蹊径,也许,便能探觅出那柳绿花明的所在。
而为人与处世,莫不也如此?当前路险且阻,若是只逞匹夫之勇,一往无前,却不懂得静心思虑,尝试换个角度处理问题,难保会处处碰壁。
与其训斥孩童摘花之举,招致不快,不若换个方法,步步引导,令得花依旧,而孩童亦得到满足。不少成功之诀,便是无路可通之际,“换一个角度”。
此也是古人的经验。《战国策》中有记:触龙说赵太后,以幼子为质,借兵捍国,终成功名载入汗青。姑且不论触龙之口舌才能,不妨从他说服太后的方法来探究。知太后起初不愿送儿为质,皆为爱子心切,触龙自此点为切入口,谆谆善导,步步深入,终使赵太后顿悟,明了何为真正爱子。触龙此着,胜于何处?另辟蹊径,不正面劝说,敢于从另一角度来辩说!莫不又比群臣莽然规劝,反遭太后“唾其面”的方法高明了?又如田忌赛马。若然墨守成规,当真让马儿按寻常次序出赛,必定一败涂地。孙膑何其聪颖,将马儿调一个次序,以优胜劣,自让田忌尝了成功的甜头,也让后人得知,“换一个角度”处事,结果往往大有不同。
放目今人,有前车之鉴,也有成功之经验。回首当年,苏联之风吹入新生的共产党之时,正值建立政权之际。中共党员,有勇于借鉴的魄力,仿苏联模式建党,却遭失败。莫不是在中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前路仿若堵塞,赏一筹莫展。却有毛泽东,退出模式限制,只转一个角度,分析加上思量,终于豁然,另制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故此可知,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前进的道路,思考的角度,却不得不由自己去开创。窘迫之时,不妨,“换一个角度”,也许便得以疏浚那淤塞之路。
淘尽时间的沙砾,我们可看到历史的智慧结晶:换一个方向,未尝不能抵达梦想的胜地;眼前冰雪严寒,换一个角度,也许便能看见春暖花开;头顶阴霾密布,换一条道路,或者就看到云蒸霞蔚的天空。为人处世,何必死守住一个方向?换一个角度,前方,或许便是你心中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