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1300字

2024-05-1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从古到今,秋天便被定义了悲凉肃杀的色彩。

秋雨连绵,总让人怀念春雨的润泽。黄叶纷飞,总让人怀念夏天绿叶的蓬勃生机。秋天,总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诗篇,也少不了历史中形形色色“普通人”之间的怀念。

李白与杜甫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天宝三载的秋天。在此之前他们究竟认不认识,后人早已无从考证,只能用自己瑰丽的想象填补这块空白。但总而言之,中国诗歌文学史上的两座巅峰就这样相识了。

这一次相遇,让杜甫怀念了一辈子。此后放荡不羁的李白带着温文尔雅的杜甫一同在齐州、宋州游山历水,一起“置酒望白云”,一同谈诗论道,饮酒作乐,“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日子过得好不快活!谁会想未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只不过他们截然不同的身世与性格,注定两个人会分道扬镳。

天宝四载的秋天,杜甫离开兖州,李白为杜甫留下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后人皆说李白薄情,因为他曾为孟浩然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如今告别杜甫,他却只有一声“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也许李白早已看透,世事不宁,山雨欲来,这极有可能是他与杜甫此生最后一次见面,以后杜甫可能会忘了这段短暂的情谊吧?罢了罢了,还是举起酒杯,管它消愁更愁。

可李白不曾想,杜甫非但没忘,还一直崇拜思慕着他。

宝应元年十一月,那是一个极其寒冷的深冬,距杜甫与李白最后一次告别,大约已经过了二十三年。李白走了,走得很安静,如一片落叶飘零,如一滴水融化在了江海里。

而彼时的杜甫正被困于蜀中,衣食堪忧,捉襟见肘,甚至全然不知李白病死的消息。只是这二十三年间,无论生活再困苦、战火再频繁、音信再不通,杜甫也没有一刻停止对李白的惦念。关心黎民疾苦之余,杜甫想到自己与李白的往事种种,听说李白被流放夜郎颠沛流离,不禁夜夜担心,魂牵梦萦,梦醒之时挥笔写下《梦李白》,替他想着“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穷其一生怀念李白,盼着能再次相会,只可惜,天不假年。

世人熟悉的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才子,可他飘逸而华丽的锦袍下,分明伤痕累累。在现实中,他只是一个一生追求功名却一无所获的小人物,他一生的痛苦和癫狂,在诗歌里目空一切,以及在闲时中的自卑自负,是不幸的,但都不重要了,因为有杜甫写李白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绝笔,李白与杜甫的情谊不也被世人记住了吗?

若世间有一人,也如此用心怀念你,不论他是谁,只要有这么一个人,一生,足矣。

余老师有话说:毕竟是资深的语文课代表,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李语馨同学,一出手就气象不凡,文章大气恢宏,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凝练地交代了李杜短暂一阵而又漫长一生的伟大友谊。文章令人欣慰,为李白欣慰,有这样杰出的“粉丝”与之一道闪烁于浩瀚文学的星空,为杜甫欣慰,高山仰止终能梦想成真,该是怎样的喜欲狂,哪怕只是李白一首戏谑的小诗,“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何为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懂的人都懂,那是被偶像真正理解而怜惜劝勉的抚慰。

憧憬着“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咏哦着“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担忧着“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梦呓着“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杜野老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思念李太白,为此,他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唐人。当然,他做到了,以诗圣的名字,和诗仙李白一道:诗与人俱名,光焰万丈长。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