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3个月29天10时55分,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第5965天。
就在离上学期文理分班的前三天,我做出了决定,是啊,这个仓促的决定,仓促到我还未来得及和我将要离开的班级说一声再见,仓促到我甚至无法预料我今后的人生将要如何去走。文科,这个陌生而神秘的词汇。
就和想象的情景一般,我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对于一个曾经努力学习理科却回报甚微的人来说,我从一开始就低首审视着“简单的”文科——易懂的文字、轻松的课堂,让我渐渐放松了戒备,文科和理科相比之下显得如此简单,为何还要花掉大把的时间和周围的人一样把自己埋没于书海之中呢?我如同那个没有穿衣的皇帝,大摇大摆地走过议论纷纷的人群,狂妄、自以为是,却未想到自己的可笑、荒唐。我如同一枚没有打磨的石头,以为自己坚不可摧、光艳美丽,其实只是一堆粉末,一块朽石。
分科之后的第一次月考结束,当所有的人围在成绩单前议论纷纷时,我昂着头,走到成绩单的面前,从上往下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当那个丑陋的分数和排名映入眼帘后,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是现实赐予我的一个莫大的讽刺和挖苦。正如那个躲在人群之下的小孩用天真悦耳的声音叫道:“妈妈,皇帝明明就没有穿衣服嘛!”当一切真相公布于众,皇帝在众人鄙夷的眼光中仓皇离开,与其说是离开,不如说是逃走。
周末,我低着头敲开了家里的门,父亲阴沉的脸、母亲阴沉的脸,还有本就阴沉的光线。我忘了自己是怎样咽下了那天的晚饭,我也忘了父亲怎样的批评,我也忘了我怎样回应的话语和猛烈关上的房门。但我记得我失败了,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我记得那天房间窗外的阳光有多么明媚、多么灿烂,和屋内阴沉的光线格格不入,灿烂到生生灼疼了我的双眼,那些让我曾经深深痴迷的阳光,如今却成了莫大的讽刺。
也许人总要经历打磨才能够成长吧,我开始成长了,我准备好了,如今的我真的要和过去的我说再见了,那个连我自己都瞧不起的我。
文科真的和想象的不一样。
每天从还未清醒的梦中醒来,走进教室才发现早已有人开始晨读,那些放在桌上还未来得及吃掉的早餐,亦或是埋头或朗读、或记背的身影,猛地就把我从浑梦中拉起来,那些比你强大的人都在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停下脚步?
我开始重新定义“努力”这个词语。每天急冲冲地奔向食堂买好了早饭,再急冲冲地冲回教室翻开英语书,开始记背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短语;每天努力让自己沉下心来认真听好每一堂课;每一天老师一旦布置了作业,就埋入层层题海之中;每天早上困了,就冲一杯咖啡,然后精神充沛地迎接每一堂或许会引人瞌睡的课堂;每天一下课就在趴在桌上睡觉的同学之间“鹤立鸡群”。有时候会低声问自己:“你累么?”像是和内心的那个自己对话般,那个我总会说:“我不累,成功者永远不会说累。”
后来接二连三的月考,我都开始进步,我发现政史地没有那么容易就能够记住;我发现原来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我发现数学也会成为我的命根子;我发现英语有很多单词我早已遗忘。月考前的熬夜,其实变得不再那么痛苦。每天一觉醒来,回忆昨天记住的知识就会发现学习那么有趣而充满成就感。高一的期末将至,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时会累到希望有世界末日,好让一切都被灾难洗涮干净。快到期末的时候学校让高考全市第一的学姐为我们讲授学习方法。我记得大家都很激动、很羡慕,我也不列外。最后那位学姐在大家的请求下在黑板上写一句话,那句话我一直望到了期末的前一个晚上——要做就做最好。那次考试是我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
我们总是在羡慕、在嫉妒,然后都是假想敌而已。其实,路是自己走的们自己总是掌握着方向盘。再多的人,只是催化剂而已。十年前我都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过怎样的生活,但是一步一步的路让未来生活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要什么。
如今,我已高二,这个星期我选择留在了学校,没有了周末下课铃的激动,随之而来的是沉寂的心。我站在走廊上,望着涌动的人群从楼上奔下,仿佛播放电影时按下了快进键一般,每个人都如同一阵风,行动之处只留下一抹灰影,又顷刻消逝。天气有些寒冷,没有光滟花朵做陪衬的校园显得愈发消沉,被失败打磨过的我,是否变得足够优秀了?
没有人以我为荣,没有人对我宠溺,没有人给予我叛逆的权利,我所能做的唯一选择,就是趋于完美,向人们证明自己。
有一本我一见倾心的书,虽笔风有些压抑消沉,但我却犹记得那句略显突兀、排列在封面上的吸引我的文字:如今,我已经被打败了,我用曾经的飞蛾扑火,换来手里握着的一把余温尚存的灰烬。值得庆幸的是,这把灰烬的名字叫做理想。
就让我把这灰烬燃烧起来吧,让它尽管燃烧着、尽管打磨着我吧,让它如凤凰涅槃般,让我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