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庭700字

2024-06-1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观看了红色经典电影《革命家庭》。这部电影是根据革命老人陶承的回忆录《我的一家》改编的。 

这是我第n次看这部电影,但仍然被深深的打动、感动、震动。 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讲,于蓝精湛的表演是打动我的直接原因。我认为这是于蓝演得最好的一部电影,比《烈火中永生》的江姐演得还好。感情真挚细腻,分寸准确到位。最精彩的是两场戏:欧阳梅生离家几年后随着北伐军回来,夫妻重逢时;欧阳立安从苏联回来,母子重逢时;于蓝感情的变化,吃惊、喜悦、甜蜜、幸福,诸多复杂的感受通过她的眼神非常生动细腻的表现出来。还有她对亲人和同志表现的爱和亲,对敌人表现的恨和仇,准确到位,充分显示了这位老演员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底。 

除此之外,打动我的还有更深一层次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革命者对理想、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尤其在当今这个理想信念严重缺失的时代,这一点尤显珍贵。 当然,从今天的高度看这个故事,英雄的有些行动是无谓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纪念五一节时的飞行集会,示威撒传单,就是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表现,这样做,对敌人毫无打击,只会暴露自己的同志和组织,使革命力量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还有,陶承的被捕是为了保持上海中央和江西苏区的联系,而上海中央对苏区起的错误作用比好的还多,如果失去联系,也许反倒有助于苏区的发展也未可知。

还有,欧阳立安的牺牲实质上是党内宗派主义迫害的恶果。欧阳立安和何孟雄林育南等人因反对王明米夫操纵的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路线,而遭到王明康生的报复,他们的牺牲据说是康生为了宗派利益借刀杀人,向国民党告密所导致的。 

但是,尽管中共上层路线斗争错综复杂,但基层的广大党员群众的革命热情是崇高的,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他们英勇的献身精神是伟大的,至今仍然是值得学习和怀念的。在当今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强盛而奋斗的事业中仍然迫切的需要这种高尚的精神。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