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路1600字

2025-01-0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据说新东方总是能成全不少成双成对出国的学生情侣,一起远走高飞,到异国他乡过二人世界,同甘共苦,分享幸福。我不知道在没去新东方上辅导班之前自己是如何看待这种“爱情果实”的,J准一我能肯定的是,孤单的我并没有这样的投机想法。在北大,甚至清华也常常去的我,并没有遇到适合我的另一半,更何况出国以后我到底能不能和爱的人在一起还是个问号,在短短的十次课中,短短的每次四个小时,能了解一个人多少呢?而且就是因为_L课而故意去发展一段感情,这也让对爱情充满浪漫憧憬的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熟悉的情一节总是会令人恶心。就是说,我碰到了意外。仅此而已。

一个高高瘦瘦略显沧桑的男生,走了过来,然后坐在我旁边开始和我搭腔。然后我就对这个人有了好感。在一堆北大清华的同学中他不是这样的身份,让我分散r精神,没有专心去听讲,然后,他告诉我他的一些经历,我表现出的好奇感和热情,让他乐于讲下去,于是我在每次课后总在想着他,想着他的绅十风度,然后我被迫承认喜欢他,然而却没有告诉他,直到辅导班结束以后又过了半年,才问他有没有女朋友,但他说有了,很好,很久。于是就心碎了,于是就想他的放弃出国也许是件好事,对于我来说。如果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分析就是:如果到时有一个出不去怎么办?如果我和他好了,然后他出不去而我又在国外遇到更好的人选怎么办?所以还是这样保持朋友关系比较好。虽然这样,但还是忘不了他。 写了这些以后,我忽然想,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无法传达的体验太多一r,曾经这么折磨我神经的东西,只剩下干巴巴的几句话,还没有用几个电影镜头来表现于净利落。

因为生活总是分成很多层,我没有一层一层去辨认出到底有多少东西留下了痕迹,只能靠这样的复述来勉强维系住一些东西,让自己找到体验的线索,但是在少旁人看来,肯定是极为司空见惯的,又何必拿出来“炫”呢? 用这个字来表达把自己吓了一跳:私人的情感,不写在日记里,而是在这里“无情的解剖”,岂不是很搞笑?我究竟想在这样的文章里诉说些什么呢?也许,想尝试着,回味一个人孤军作战的勇敢和无畏,还是寂寞到家的无聊和感伤?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越出私人空间以外提供交流呢?让我想想。 其实一个人出国很寂寞的,如果从生活_L来讲的话,当然作为女生,也许出去有好多人在等着照顾你呢;可是,真币的安全感还是很难说。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出去以后男友在英国,她的心情就是,赶紧考完试,一览到伦敦去过圣诞。并不是一起在美国感情才能巩固。

一年的留学英国以后,男友会中请到美国去,这一年的分离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个很好的拉近距离的机会〔她在美国和两个中国男生合住,被照顾得不行,可是真正的依托却是来自英吉利海峡那边)像这样的经历也有很多人羡慕然而还是有不少人,如果不在一起就极有可能分手的,因为预测的前景是走不到一块去,没有共同的“未来”。 他们两个是学法律的,对于他们来说,去英国或者美国在学习L都差不多,英美法系的应该是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更何况对于他们来说,将来是极有可能回到中国来工作的,那就更放心了。 对于敏感而又有先知先觉的北大人来说,出国的阻力有时就来自于如何选择留下还是放弃关键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出去,即使是在北大,机会多,竟争更多。

而且有时是命运的关系,我还是相信,当心底有一种声音和遥远的国度回应,那么即使再怎么觉得自己不够实力,还是能在最后的时刻通过各种条件的重新组合调节而达到目的只是除了行动本身,我找不出更多的理由不考虑动机和其他的配备因素,比如和家人的关系,和爱人的关系,和同学朋友的关系。这是一段也许会失去所有现在的活生生联系的人生旅程。面对着全新的面孔、陌生的环境,也许三年五载都不可能回来,只有照片、声音、文字,可以维持现在的联系那么以后感情的实现方式就简陋无比了,我该不该带点什么走呢?或者,我不能拖泥带水,而是要勇敢走出,不回头? 真的有那么复杂吗?据说现在广东的有钱人孩子高中就能拿出20万走一趟英国,签证是极其简单的一件事,哪里像我们在这里,就是没有儿个钱的申请费也要颇费「1舌地去逃掉。奖学金?没有或很少有人能贷款出去,因为不想,还是希望舒舒服服地拿着全奖出去。我偶然想到一次课_L老师说的很多中国的留学生现在在外面就跟农民的想法一样,一幢房子,一条狗,一个花园,就消失于社会,做起隐L来了,谁也不联系,周围人们也不知道他是谁,就这样过余下的生命。

其实还有一个伴侣嘛。我想 终究是无奈的 为什么要出闲?是不是因为钱的问题‘!我们能够利用的就只有北大和我们在北大的牌子下努力做出的一切。〕你也可以说首先我得有钱才能在美国过_叮靠的生活,在美国的知识阶层中站住脚跟就是我的理想;因为理想是远的,那么尽力找“钱”才一是现在应该做的。“出国”是个过程,是跳板,“出”这个词可以是即时瞬间性的,也可以是一个漫长的状态停留“他要出国”也许最终指向的是签证的那一刻,而“他出国吧”指的却是一种选择以后的具体状态: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状态是一年,而实际上很多情况是不止这么久。反反复复,起起落落,说不清为什么异国的生活就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为什么西方成了我们的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而最让我们对出国选择感到压力就是我们是凭“知识”出去的,这让大学中另外的一些同学感到有理由提出道德卜的质疑:就去给外国老板做“脑力”劳工?也太没尊严了吧?这么物质化?就为了优越的生活‘!美元?甚至女同学还被说成是为了更大机会的找到“洋丈夫”,“体面”的洋丈夫、〕 想想现在出国的这么多人,首先是为r。"严”吗?鲁迅先生说过“一要生存,_几要发展”,出国以后既要生存也要发展,而f。}_更是先要生存才能发展(只要道德底线原则没有打破,其他的刷盘子、做廉价劳工都是不同的手段而已)况且,学习以后的出路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那个时候再来质疑他们的决定可能更为合理( 在对美国的仰望中,确实有一些关于“外国的月亮”的美阴想象。因为记不清自己已经看过多少好莱坞(Hollywood )电影了,美国的想象有很多就在于此虽然L了大学,尤其在北大,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欧洲的艺术电影,但是物质_L的原因还是让我回到最初的关于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中去。

回想爸爸在我小的时候对美国电影的那种欣赏不已的神情,真的让现在的我意识到“迷恋”的真实含义。不知不觉中,我潜移默化地,在10到20岁的这段年龄中,没有产生什么才是理想生活的困惑,而是如何走入“美好”的异国生活方式(就算这种方式的实际发生地是在中国本土也好)的紧张感。 “你一定要考人北大,这样我们才有更大的机会将来去美国。”高三的一天,姑姑带我去烧香,很认真地跟我说了这句话。我当时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默默认叮了她的想法,即北大是我们(尤其是文科生)出国的一首选国内大学〕北大的民主科学传统本来就是在 五四一群在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创立下来的,它的传统中也有出国的一份。于是这样想,我突然为自己能有这样继承前辈的机会而感到一点意外的自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出国留学的政策一直很宽,问题只在于我们自己到底要不要回到条件不一定比得起国外的祖国为国人“效力”,还有即使回来是不是就在于“镀金”效果,让自己的起薪比留在国内的同行高一些。

这些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胡乱猜想。出国在北大,跟在中国其他地方是一样的一点就是需要申请者的动机,通常在学校机构的申请中化为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或日读书计划(statement ofpurpose)。除了这样堂而皇之的理由之外,现实的考虑恐怕更多的体现于日后的“作为”了}仿佛有时候从国外回来的人如果做得不如在国内呆的,就会被认为是白去了一趟,没有达成出国的目的,或者甚至怀疑在国外“混不下去”一了才回来的。这样的议论时常让我觉得迷惑:如果说,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比在国内混得更好,那么无怪乎那么多人出去,而且千方一百计在那里熬着等待发放绿卡的那一天;但是,如果在国外—那里的生活也不就全是天堂(没忘了《北京人在纽约》的经典台词吧,美国既是天堂也有可能是地狱),得到的是负面的生活教训,回到国内就不行了,比不上国内混的了吗?

事物总是有好有坏,出国绝对不仅是物质、知识、人才的价值交换,其实还意味着生活方式互相整合的种种尝试:成功了,便觉得是好的,回到国内也不免炫耀一番;失败了,反正也就是个教训,哪里还有路还是往哪里走,最后不行就回到温暖的家—我们的心灵港湾来吧。在教训中体会差异和跨国生活的可能障碍,同时为后来的尝试者—他们很有可能是我们的下一代—提供一面历史的镜子,这不是很好么? 每一代人出国的理由都是非常现实的:为了现实中的某种很重要的缺失感。想想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为了出路我们出国;精神危机,知识危机,物质危机,都有,就看哪个阶段哪个方面更占主要地位;五四的时候—以至到抗战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精神危机占了主要位置,但是也不乏想要博得好职位的“体面绅士”(还记得钱钟书的《围城》中出现的中英文夹杂,洋证书揣在手中的一帮人);五六十年代,到苏联去,也是为了学习人家的技术、知识、想法;}o年代到现在,出国从政府的“公派”到越来越多人的自觉,甚至坚决的行动,中国人对自己或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中的把握是一直与国外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开放意识,我们的交流意识,在一个世纪的发展中,看起来是越来越倾向于形而下的层面,其实,正是思想的总体氛围和现实需要(首先是个体的需要)造成行动的原由。

而随着实践层面的全面展开,技术输出也好,文化交流也罢,我们总会在一步步的探求当中,为自己和前人己有的想法和经验增添一些注解,而我们也在一个高速度的通讯网络中寻找这种别处生活的生动意义。国家,民族,这些20世纪初极为风云的字眼,在今天,我们的大胆越界中会有什么样的新鲜意思,这是除了关注“出国”投资以外,我们这些坐在这里等待录取通知的人可以好好想想的。 而我的这段路还没有走完。前几夭刚把申请的材料寄走,马卜又要进人“找工作”的日子了。我的心思好像还在国外,没有办法,因为我也是“好高鹜远”的一分子,就让以后的重重突破来验证我对出国这件事情的不多不少的一点自己的思考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