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尽其用,方能显其能8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读《黔之驴》有感近读柳宗元爷爷的《黔之驴》,我忽然感悟:千百年来,人们加在“驴”身上的骂名——“黔驴技穷”,实乃诬蔑不实之辞。

现在,大有为“驴”正名之必要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后来,驴被虎“断其喉,尽其肉”。“驴”可谓死得悲,死得惨!死后仍留下“黔驴技穷”的骂名,又可谓死得屈,死得冤!“驴”本来是拉车推磨的,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也就无可用,无可用当然也就无法显其能。“驴”倘若不到黔这无用武之地,那么就不会出现“无可用”的局面,没有“无可用”的局面,当然也就不会有被虎吃的厄运。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

柳宗元爷爷说得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制造的,“好事者”是罪魁祸首。但人们不追究“好事者”的罪责,却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万年错案。读罢《黔之驴》,我想到现实生活中对人才的使用。何谓人才?在自己岗位上能显其能,并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那么,人才怎样才能显其能呢?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人才要有用武之地。

很难想象,人不能尽其用,可以显其能,尽其才!大家都知道,人人都有其长,也有其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是吗?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如果不到中国数学研究所,而在北京某中学的数学讲坛上度过自己的一生,恐怕他也难逃类似“黔之驴”的厄运!由此,我又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他们在某单位某部门可能是个“多余人”,但只要调换一下单位或部门,他们就大显身手,潜力大发,成为能人。反之,如果某人在某单位某部门,工作得出色,但变换一下工作对象或环境,他们却显得别扭,无能。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实例,人尽其用,方能显其能。正因为如此,百年前的龚自珍就向人们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黔之驴的悲剧,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难道不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吗?改革开放,四化建设,需要的是人才。人才在哪里?人才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人尽其用,就能人显其能,人成其才!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