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穿越回过去,也自然无法体会像古时那样拥有纯洁简单的爱情,只能凭借书本的只字片语,循着或明或暗的指引,领略诗经中的刻骨铭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那个穿青衣的女子,默默登上城阙,宁肯花费几个时辰给这无望的等待。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在自我安慰,她安慰自己,她爱的人终究会归来。她爱的那个男子,此时是否在归来的路上,他的心,是否有一种感应,他的爱人,在默念他的名字。我不知最后的结局,我只是祝福他们最后相聚,只是相聚,彼此诉说情思,至于最后能否与子偕老,是个未知的结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被多少人沿用至今,又感动了多少追求爱情的男女。我真心希望他们最后可以偕老,只因这句誓言,跨过数千年的时光长河,烙在了我的心脏上。既然这对恋人执意挑战时间,愿意等待,那么,我们为何,不给他们最美好的祝福。毕竟,时间是最好的忘情水,历史上不是没有,多少人曾经许下:“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 ,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的誓言,可似水流年从指尖划过,他们早已形同陌路,他是他,她,亦是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个女子,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当她披上红嫁衣的那一刻,是她最美的瞬间,我能想象她当初的欣喜,也为她的幸福而高兴,她的生命中,从此有了另一个人,陪她度过,直到终老。她的亲属送她上轿,心里有的,也是欢喜与欣慰。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他们夫妻一别,却互相思念。尽管《卷耳》有些晦涩难懂,但只要一理解,心中立刻会流过一条暖流,妻子因为丈夫远走别处,连采摘卷耳都不愿意。她想的是她的丈夫,是否安好。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他的丈夫也在远方,往家乡的方向眺望,还在喝着酒,仿佛只有醉卧在树下,才会不再神伤。我感动于他们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感动于他们纯真的爱情。爱情,注定是两个人的事,而不是一个人承受痛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也是我为什么钟爱《卷耳》的原
因,它告诉我,想念彼此是因为爱情。
诗经里的刻骨铭心,是你我无法踏入的桃花源,我们只是听过,读过,向往过,却不曾真正经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