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每当我拿起《论语》,都会想起伟大而富有智慧的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品质,这种品质虽然沉淀了几千年,但是真理却不会因时代而“过时”。在这个到处充满着矛盾和战争的世界,许多人都在寻求着化解的方法,然而,所有的人都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早在数千年前就给了我们这些后人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仁爱!
这里的“仁爱”能包容世上的一切,是一种大爱。有人说:“这种仁爱我们是做不到的。”实际上,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圣人、佛或者上帝,关键就在一念之间,这个“一念”不是数学上一个小数点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你自己人生道路的“一念”。举个例子,小偷之所以成为小偷在很大程度上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俗语说的好:“山清水秀出秀才,穷山恶水出刁民。”
有人会说:“我的父母很聪明,对我的教育也很严格,可是为什么我还是那么笨呢?”那是因为你的潜能还没有被打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关键在于自己。有的人遇喜即乐,遇忧即伤,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应该走中庸之道,因为境由心生,所有的不开心都是自己的心态在作祟。老子说的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间万物都有善恶两面,关键在于自己的心念。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都善恶不分,心被欲望所迷惑,丢失了自己的心念,然后就忘记了人之为人所应该做到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连百善之首--孝都忘记了。
说到孝,许多人都认为孝只是多陪陪父母,逢年过节给父母送礼物,其实这些都只是皮毛而已,孔子曰:“今日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养父母之身连犬马都能做到,更何况是人呢?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养父母之心!即顺父母所想,听父母所言,养父母之志。若是三点都能做到的话就是孝经里的句子了:“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是万善之首,“百善孝为先”、“诸事不顺因不孝”这些名言时时感召着我们,教育我们要善待自己的父母。朱熹说:“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就是所谓的“五伦”,这些东西之所以能经过几千年的洗礼而不被历史所淘汰,是因为这些是自然之道,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是自然之道,我们就应该遵守,用这些来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
有些同学对老师不尊敬,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规》里有句话说的好:“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孔子有个最得意的弟子叫子贡,十分聪明好学,家里经济情况也不错,他非常的尊敬老师,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就是他支付的,孔子去世时子贡因没有赶到而十分悲痛,他立志为老师守丧六年,现在人守丧也只是三年,子贡是真正做到了:“事诸父,如事父”。当一种文明没有人传承时,就意味着它要灭亡。。。 。。。
我们的华夏文明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作为伟大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传承这种文明,因为,这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也是世界人民的,我们不能让这最后的文明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消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拯救这伟大的华夏文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