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1600字

2024-05-0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说人是由水进化来的,人离不开水一旦没有了谁人类将不会存在!!!无知的人们请节约用水吧!!!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第6位,年产水量约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水资源的6%,但人均拥有水量是世界的第109位。我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因此,中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所以说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比较稀缺的,并且是非再生资源,按照目前的手段,只能依靠对污水的深度处理,来缓解生产生活用水的压力。实际上,许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地浪费了许多的水资源。譬如我高中毕业,去县城参加考试的那个夏天,我是住在表哥工作的西北医疗器械厂的职工宿舍里。那天下午,我去洗手间,结果让我瞠目结舌的是,那不但可以洗手,连澡也可以洗了。什么原因呢?好象是水管坏了,白花花的水肆意的流淌,从房顶飞溅下来,让人没落脚之处。我无奈地只好从房间拿了把伞,就这不一会工夫,外套也淋湿了。那一刻钟的工夫,我在想,一方面是许多地方干旱缺水,老百姓没水喝;另一方面是我们不珍惜水,任由其漫流。这纯属人为的疏漏,水管坏了,修一修不就行了,但厂里硬是没人管事,让人无可奈何。

前几年我去位于太谷的农大,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时间长了我注意到,那里好多学生的脸上,都有小红点,可能是皮肤过敏,满脸的疙瘩。我百思不得其解。刚开始还以为饮食里面油太多造成的。后来一问同学,他说,学校的饮食用水,是从那里的污水处理厂来的,据说水里含铅,所以导致这种结果。我大吃一惊,没想到是这个原因。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善待节约干净的地下淡水资源,我们何至于喝深度处理的污水呢?随着淡水资源的浪费和消耗,我们将不得不自食其果。

当我读了篇关于以色列人节约用水的文章后,对他们的聪明赞叹不已。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非常干旱的国家,国土面积有百分之六十被沙漠覆盖,尤其是国境南部,极其缺水。然而就是在这种自然条件下,以色列农业取得了骄人成绩,它所出口的瓜果蔬菜占据欧洲市场40%的份额。更让人赞叹的是,它成为继荷兰之后,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我们不禁要问,这么缺水的国家,如何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呢?

据说以色列的人均年用水量,只有三百立方米。而对于一个四口之家,每月的用水量不超过24立方米,每立方米1。5美圆,超过这个规定,每立方米为5美圆。实际上,在以色列,每个公寓都有两道水管,一道是深度处理的水,用来洗浴和冲厕所,另一套地下淡水,用来饮食做饭。而他们的抽水马桶,也都有两个冲水开关,确保在不同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约用水。真是细节处见功夫。

当作者在以色列狭长的国境线上旅行时,惊奇地发现,路两边有四通八达的蓝白色管道,问身边的朋友,原来里面都是比油还珍贵的水。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采取滴灌的措施,利用水管底部细小的裂纹,让水流如植物根部,这样一来,水的吸收率达到了95%,而喷灌只有75%,这就大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律。如果像我们那样,利用露天的水渠灌溉庄稼,那么很快就会被蒸发掉,根本不能到达植物根部。后来以色列人还发明了,利用滴灌,一次性给水、给肥、给药,真是一举多得,一步到位。这就是聪明的以色列人节水的高招中国教#育文摘”Www。edUzhaI。nEt。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明了温室大棚,利用沙漠中富足的光线、温度、气候,在大棚内种植蔬菜。以色列人的大棚不是我们普通的塑料大棚,他们是把计算机系统和大棚内的光线、温度、气候、湿度、通风、密度等连接在一起,随时为植物提供最充足的保障措施。如此一来,他们的大棚作物自然是喜获丰收。拿西红柿来说,以色列人在沙漠上建造的大棚,每公顷产量高达500吨,而平常露天的产量只有60到80吨。这让以色列人惊奇的发现,原来沙漠上也可以创造奇迹啊!因为滴水如油,所以他们非常地珍惜水资源,尽最大可能不去浪费,这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回报。

再看看我们自己,我所在的楼里面,每天要抽几大塑料桶的水,结果却因为人的疏忽,水经常流的满地都是,如何能不痛心呢?园艺工人给草坪浇水,不知道什么原因,流的满地都是,白花花的地下淡水,就那么浪费了。因为不珍惜,所以变的麻木了,觉得无所谓,反正水不要钱,许多人到今天还是这种认识。

细节处的差距,让我们损失了太多。许多人为的不必要的浪费,我们实在应该警醒,向以色列人学习爱惜每一滴水。

看看现在旱灾地区的孩子,你就会潸然泪下,你的那颗心就不忍心再浪费一点一滴的水啦!!!请我们一起努力吧,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大旱无情人有情朋友们只要我们一起努力相信困难就快过去!!

无知的人们啊请节约用水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