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的世界里,无论亲情、友情还是兄弟情、师徒情都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它们如同一束束和煦的阳光带给世人火一般的温暖,又如同一朵朵美丽的花点缀着我们斑斓的生活。是的,情感是美好的,情感是温馨的。在日常生活中,它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人生体验。
读过《西游记》的人都会对疾恶如仇、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推崇备至、钦佩有加,确实《西游记》这部小说之所以会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功不可没。然而,我想更重要的是作者想告诉世人一个道理:真情凝聚的集体无坚不摧。正因如此,唐僧师徒才能厉经磨难,唱响一路凯歌,终于取道真经。
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中的故事都是那么曲折,那么动人。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看过唐僧肉眼凡胎,误会孙悟空,并赶走他走时的情节,你有没有体会过孙悟空此时内心的感受,也许你没有过,也许你有过。可是琢磨一下他的眼神,那是一双忧郁而复杂的眼神,可以说这双眼神将孙悟空痛苦复杂的内心活动展现得生动传神。作者把人物描写得如此传神,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是不是作者的笔有神奇的力量?不是!是因为作者在他们师徒之间用一根无形的线把他们连在一起,这就是一个“情”字。
“动人心者,莫乎情也。”在唐僧被黄袍妖怪抓住陷入危机时,猪八戒放下十分高贵的面子,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最终,孙悟空也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救出了唐僧。有人也许会说孙悟空不是被唐僧赶走了,已无师徒情份,怎么还会回来呢?沉思许久,想来是因为他们俩和师傅之间有一种至深至诚的师徒之情。在他们看来,师傅是再生父母,教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也学会了帮助别人。师傅唐僧用宽容善良,将野性十足、毛毛躁躁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改变了:孙悟空变得做事会考虑后果,不再莽撞急躁;猪八戒也变得勤快起来……由此可见,美好的情感可以感化人,更可以改变这个人。
在《西游记》中融汇贯穿的还有一种情,那就是友情。在攻打黄袍怪的情节当中,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齐心协力救出了唐僧。友情不仅表现在这个故事当中,在其他故事里他们师兄弟也是互帮互助,在危险的时候,他们更是表现出至浓的“兄弟情”。他们就像三支蜡烛,经过困难关卡当中的熊熊烈火的燃烧,融化了,但他们合三为一,心连心,紧紧地,完全融合在一起。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集体主义精神,一种团结就是力量的真正友情,它无坚不摧,无魔不怕。
在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多么渴望这样一种精神。
我们生活在21世纪,正处在高科技飞跃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由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雏鹰去完成。但是单凭个人的努力,即使付出全部力量,也未必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众志成城,齐心合力,才能成功,集体主义精神十分重要,假如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一棵孤树顶不住狂风,一片树林方能力挽狂澜;假如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一颗星星不明亮,繁星满天亮晶晶;假如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一滴水成不了江河,千千万万滴水方可奔流而下,气势磅礴……同样,由许许多多人在一起的集体才能发光、发亮,才更有力量。
但在一个具体中,大家都志在不同,道不合的话,就不能称之为具体,也没有什么力量可言。具体中大家应该志同道合,那么他们必成为朋友,必会建立起一份友谊。无论这份友谊是真是假,是深是浅,但都是人间一件美好的东西。《西游记》的作者笔下的一个以西方取经为目的小集体中,有亲情,有友情,有宽容,有体谅,这正是美好的社会,人民幸福生活的象征,他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反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凶险。故事中的妖魔鬼怪、深渊陷阱就是当时社会上那些丑恶现象的化身。正因如此小说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正义,希望安定,希望通过无处不在的一个“情”字来改造这个世界的美好心愿。
回首看看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年代,亲情、友情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千千万万的人积极行动,新连着心,手挽起手,不问报答,不问卑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使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团结稳定,一片欣欣向荣。
掩卷沉思,我想作者之所以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四个人物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如来佛祖迎取真经,其根本的目的是要告诉后人: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用亲情、友情,也就是一个“情”字去处事,那么即使最难克服的困难也会烟消云散。唯有如此,方可有一个繁荣、安定的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