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犹太地区,每当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大人们都会在书上抹糖,所以孩子们就天真地认为:“书是甜的。”
确实,书是甜的,它有的不仅仅是浓郁的墨香。至少在我心里,有一份甜。
我心里的那份甜,就是课外阅读。教科书或许会很枯燥,但课外的芸芸书海中可不乏精彩。无论是读诗、读史抑或读小说,会意的时候虽达不到五柳先生的“欣然忘食”,但心中总感觉甜甜的,而这种甜是有别于捡到金元宝时的心情的。
首先是诗。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此话当真不假。短短的几小行灵动的话语,饱含的却是作者真挚的感情。迷茫、无助、憧憬、渴望……这所有的一切是需要用心来体会的。当那淡淡的意蕴划过心头,就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柳条,就像细小的石子疾速坠入湖中——短短的一瞬,然后微摆、荡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怎么样?解读一番?读诗其实并不机械,抛开阅读练习题,且到课外去游历一番。
其次是史。泱泱大国,亘古而来,带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闪闪发光。我惊叹于甲骨文的形成,我惊叹于万里长城的修建,我也惊叹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乘着历史之风,我看到秦始皇一扫六国的威风凛凛,看到唐王朝定都长安的繁华昌盛,看到蒙古骑兵逐鹿中原的勇猛无敌……多么高兴啊,我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当然有些时候甜中还带着苦涩。不过,都过去了。
最后是小说。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看小说。有些看名著,有些看青春、玄幻类的。但在我眼里,这些都不重要。读小说关键要让自己受益。比如读《简·爱》,学会抬起头来做人。这也可能是那些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的原因吧?
我心里的那份甜,你也有吗?
“我心里的那份甜”,这里的“甜”,指的不仅仅是“浓郁的墨香”,更是书本带给我的启迪、感悟与震撼,事实的确如此,文章也就此展开行文。用“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逻辑顺序依次介绍诗、史与小说,使文章层次分明,令人一目了然。语言优美,“当那淡淡的意蕴划过心头,就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柳条,就像细小的石子疾速坠入湖中——短短的一瞬,然后微摆、荡漾”,显示出你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的语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