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吗?对,是五月五日。在民间,端午节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入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把粽子投入江河,主要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打扰已故的屈原。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再厨房里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晚上,一家人围在餐桌边,一边吃着美味的菜肴,当然其中肯定少不了咸鸭蛋和粽子,它们是端午节大家必吃的东西;一边还欣赏着精彩的电视节目,看什么呢?当然是赛龙舟了,你听,1、2.....1、2......,那声音是那么的响亮,那么的振奋人心!
忘了说了,学者闻一多先生说过,端午是龙节,是四五千年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南方过节要吃“五黄”,即鸭蛋黄、黄瓜、黄鱼、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还要佩戴上五颜六色的香囊。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好了,关于端午的一课已经上完了。
又要到端午节了,又要到粽子飘香的时候了,闻着迷人的粽子香,我又想起了我们的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那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活动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的习俗真多,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是多么伟大!
端午节的那天,爸爸说带我们去云篆山玩,我听了,高兴极了。
我、爸爸、妈妈和妹妹,我们四个人把地毯、玩具和衣服装在背包里,就出发了。
到云篆山的路,弯弯曲曲的,路的两旁栽着一棵棵的树木,远处是茂密的树林,树林中还有一两座红颜色的房子,若隐若现的,好象进入了童话森林。
我们坐车到了半山腰,我抬头往天上一看,“哇,好美丽的彩霞!”,红的似火,像阶梯,像层层的楼梯,像波涛汹涌的海浪,气势雄伟,美丽极了,这时我想起了“女蜗补天”里的五彩石。我们继续往山上走,山路两旁的树林中到处都可以听见鸟鸣蝉叫,我问爸爸:“那是什么鸟在叫?”爸爸说:“那种鸟叫“李贵阳”,它的声音听起来就象是在叫“李贵阳”而得名,这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传说故事。”
我们在山上找到了一块休息的地方,那里绿树成荫,挺拔的树木立地而起。我们把地毯铺在地上,在这里,我和妹妹不但可以玩玩具,而且可以欣赏周围草丛中翩翩起舞、互相追逐玩耍的蝴蝶,旁边还有层层叠叠的草编绳,可以用来编各种各样的东西,好玩极了。
然后,我们来到了云篆山的山顶,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旋涡,,好象要把我们卷进去似的,白云下面还有几只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好看极了。
天快黑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云篆山。
这个端午节,过得真快乐呀!
端午节到了,它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按规矩在端午节那天要包粽子。我非常喜欢吃粽子,不仅想吃,更想亲手包一包。
那天,妈妈包出来的粽子能和商店里的媲美。于是,我便向妈妈请教如何包粽子。首先,妈妈将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一只手拿着粽叶,一只手放馅料,第一层是大米,接着是肥肉,第三层再用大米盖上,最后把粽子绑起来。看着妈妈如此麻利的干活,我的手痒痒的。
于是,我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大米总是从底部漏下去,我放弃了,说:“我不学了”!“学东西就要学彻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干,这样半途而废是学不到知识的”妈妈坚定的说道!听了妈妈的话,我从新做起了粽子来。把三片粽叶叠起来,折成三角形,第一层放大米,第二层放肥肉,第三层放大米,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绑起来。我左看右看,“啊!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这次事情,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不但要注意结果,更要注意过程,因为只有过程,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才能使我成长!
对于我而言,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日,而且还是一个体现民族精神,表达中华儿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寄托,这被人们世代相传的习俗,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脚步,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可是,这些传统的民族节日却被人们渐渐的淡忘了。
可曾记得,中华儿女不畏艰苦抗战八年,赶走日本侵略者后的喜悦与自豪?那时的人们,通过这种民族节日表达自己的喜悦;改革开放期间,人民的生活仍然很艰难,但是他们没有绝望与丧气,而是通过这种民族节日,传递自己乐观积极的精神;而现在,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可是,这些传统的民族节日却好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在繁华、大厦林立的城市里,没有了端午节的气息,一切一如既往!而在农村乡间,却是一副热闹的景象:放鞭炮、赛龙舟、饮雄黄酒、做节日食品、挂蒿草和艾叶······
每逢外国节日,总会充满烂漫气息,城市里往往会兴师动众一番;而在农村乡间,却无人问津。
“城市人”如此崇洋媚外,难道不是对端午节的漠视吗?有些事物,若你长时间不用了,渐渐会被人淡忘,以至于消失或找不到,可是端午节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难道我们连这个世代相传的节日都要丢掉吗?我想,这种西方的文化入侵,比战争带来的后果还要严重。它所危害的不仅是我们的精神,更是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遗产。
我心中的端午节,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节日,蕴含着我们民族无穷的生活哲理和智慧,我们不能让这个节日从此被我们所遗忘。将这民族节日发扬光大,才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