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要上春晚》电视节目,嘉宾中请来台湾歌手许如芸。谈话中聊到她即将的演唱会,名为《假如时光允许》。我在广告时间想了想,假如时光允许?回到几岁?回答:1岁,3岁,5岁,6到12岁。
1岁时,我还是一个完美的白痴。什么都不用考虑,饿了就哭,受到一点惊吓也立马嚎啕。没有人会非议,相反,哭得越响亮说明中气越足,照顾我的家人越有面子。
若是我成天很安静,不哭不闹,他们倒会怀疑,这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另外,若是我再淘气一点,大把大把的扯开卫生纸,挤出牙膏,家长也会想:呀!这孩子多聪明,多活泼,说不定将来也是个爱迪生?3岁,我已经初步的学会自己思考,说出自己的真实主意,这叫“童言无忌”。若是10多岁的孩子,则是“疯人疯语”。
3岁的我可以直接接受别人给的一个水果,大的孩子必先苦苦谦让一番,再对垂涎已久的食物下口。
3岁的我友谊是单纯的,现在则还需要惦记,去哪里玩回来时给伙伴带各种各样的礼物。3岁的我到别人家做客,可能肆无忌惮地翻箱倒柜如同鬼子进村,现在只能一动不动的坐着静听时间溜走的声音。5岁,我这时在学前班,每天的学习任务最轻松,只需要读出墙上写的一小段《千字文》或《三字经》就可以到外面玩了,对小学的渴慕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心情。
6到12岁,记得刚上小学穿上校服,一位阿姨看见了打趣道:“哟,成大学生啦!”我也真把自己当成大学生,幼儿园时期的大学生!刚学会写“我”时,抱怨连连,笔画那么多!妈妈附和,“对,真多,慢慢写”。
我于是堂而皇之的把留的作业一行“我”中只写了一个,其它的田字格空白部分画重复符号。。。
。。。
老师哭笑不得。小学时的我课业轻松,没什么压力,晚上放学后还能玩上一俩个小时。大把的闲暇时间被我用在看书上。
记忆中常常在周末坐在沙发上,看一本书,慢慢地喝水,慢慢地吃一些比较不容易吃完的食物,比如石榴。我当时最喜欢台湾的三毛,总觉得她是在写童话一般的故事。也喜欢看《水浒传》,希望以“封侯”收尾,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我一直不能接受后来宋江惨死的结局。
反正在什么时候都好,只是不要在当下,忙碌的当下,马上就初三了,听学哥学姐说会很累很累。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几十年后再回首,当下何尝又不是一场传奇?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