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支撑700字

2025-01-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很多时侯,我无法理解尼采,虽然他是如此恣肆尖锐,甚至满足我对犬儒之人的一切赞誉,但他尖锐的光是苍白的,这让我怀念萨特。萨特已死,但我想说的也无非结局,而是他向着终点的踽踽行程的牵引,是谎以了伪饰的苦行僧的修行,是普罗米修斯在恍惚间遇着清喜的水泽,是光,是缪斯,是奇情。

这一哲学的狂士,一生所忱不过是对存在主义的追索而已,不可否认的是波伏娃在这其期间的举足轻重,作为同样伟大的哲学家,她和萨特之间的爱情则更笼上一层神秘色彩——能够理解吗,这对始终相爱的的心灵之交却并未结成伉俪。生命中也有过别的伴侣,却坦然承认彼此才是此生挚爱。我不知道波伏娃如何,却深慑于萨特之用心,他不是耽于情爱的浪子,而是注定孤苦凄清的哲人,他所研究的是至为绝望的有关存在主义的命题,又何从而谈生的欢愉。

至于波伏娃,她首先是一个天才的悟道者,于他探求的灵感,助他更快地走下思想的深崖,去触其内核,此外,她也应是之于他的证道者,存在与虚无,那么,爱可存在?不渝之相知可存在?“吾谁与归”可存在?她应是给了他答案的,他明白在爱之上还有什么。这听起来何其残酷,有如张爱玲凋零,有如胡兰成之遗弃,这不过也是一样。人最终所求为梦想,他们都已用一生寻觅跋涉过了,遇着不可逾越的沼泽,便也攀住它们伸展的藤蔓去往了新的境界,而她们除迦南美地口被剪摘了的葡萄,已不再算是什么。

萨特一生甚美,把自己揉碎在理想间,因之生死,抛却荣名而不自知,相较世上千万的身不由己已为万幸,亦有赏心悦目之人相伴穿越重重人世,得偿所愿。灵感之助力,都是她给的,哲学之外的人情冷暖也是她给的,他遇到她了,没有错过。梦想虽艰,她助他攀登,求索虽苦,还能有她甘之如饴的笑脸,他一直走在当初立志要走的路上,并完成了他的梦想——最后也是二人共同的梦想,夫复何求。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