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过普陀1300字

2025-01-2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正暮蝉噪雨,塞雁翻云,半壑松声,满天霜信气萧森,层峦遮断斜曛。听疏钟娄杵,唤醒诗魂,把酒临风,仰天长啸,倚栏凭吊何人!

——望海潮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之首……”导游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车窗外的跨海大桥非常雄伟壮观,只是海水翻滚着浑浊的浪花,重复着拍打着桥墩发出哗哗的声音。阳光很好,倒跟这海水有些不甚相称了。

乘着岛巴去了紫竹林。先去看那尊33米高的观音塑像。我们一团步行到了一条树影繁繁的石板路,青色的石板映着疏影点点,无处不泛着历史的气息,中间一排石板隔几步就雕刻着莲花图案。顺着导游的手指,香樟树繁密的枝叶间,远处金色的观音雕像赫然矗立,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彩。

走完整条石板路,视野顿时广阔。目之所及大部分为汉白玉的乳白色。近处一鼎香炉傲立,远处就是那尊观音塑像,带着安详的表情俯瞰着来来往往的凡尘。香炉里飘散出袅袅白烟,檀香的气息笼罩了整个嗅觉。

我打着遮阳伞慢慢往前走,只感觉天与地都幻化成了白色。只剩下璀璨的观音像。无数人磕头,烧香。我凝视着观音菩萨低垂的眼,只感觉有几丝畏惧油然而生。我不信教,可是我对宗教抱有应有的尊重。这种畏惧感和苍茫感或许就是一个人骨子里信仰的力量。爸爸拍了几张照片,我有些畏惧这高温和这严肃的气氛,赶紧返回了集合地。导游就在石板路的起点处等我们。

她一定对这些地方和这些东西都了如指掌甚至无动于衷了吧。她轻巧的坐在几百年的栏杆上,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发短信。这好像并不是一件多么有辱神灵的事情,好像确实不是。当对神圣无所感触对生活顺其自然,连菩萨也不会说什么。因为这是所有人一辈子要干的事。

栏杆下也是竖起来的石板。上面雕刻着诗和画。简简单单的几刻痕迹,右边一首小诗或一首词。爸爸念给我听,再按照现代文复述给我。短短几行字,叙述了忠、信、义、孝等等传统美德。故事的主角大多是动物,它们或报答救命之恩,或悔恨于从前的过失。栏杆外是郁郁葱葱的树,叶子悄悄地簌簌作响。

整条石板路都被树木包裹。枝枝叶叶在天空中交错,遮住了大部分的阳光。地上的光斑随着偶尔的几丝风跳动。到了普陀山才真正领略到夏季的曼妙,我这么想。出了景点往回走,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路口拐过去,茂盛的竹林分长在两边。紫竹林,总该有些竹子才好。时逢盛夏,竹子的叶又宽又长,蒙着有些模糊的翠绿。“沙啦啦”地响。有许多大蚂蚁爬来爬去。

拐来拐去就到了不肯去观音院。导游讲起了不肯去观音院名字的来历。许多游人站在一边听,不管是不是我们团。他们都是独自旅游的散客,走走玩玩也不是为了什么。导游的声音不算很响亮,可是她当时心里一定充满了骄傲。就像老师在讲台上看见所有学生都专心盯着她的时候那种自豪。

其实就是一些寺院么!可爸爸就笑我太严肃,“简直像是怕什么似的”。我当时的样子一定挺难看,张着嘴瞪着眼,满脸的恐惧。

下午又游览了一些尼姑庵。还看了二龟听法石。爸爸说石头才能长生不老,实际上这两只乌龟的灵魂已经获得超度。我盯了那只下面的龟好一会,觉得与其变成石头,真的不如老老实实的做个凡人。又想到那些潮音洞里舍身求佛的信徒,有点小小的惋惜。可是转念一想又高兴起来,他们的心里也一定对佛有无限敬仰,这样跳入海中,对他们而言也是种幸福吧。

回来的时候,是坐船。朦胧的舷窗外,细碎如碎银般的阳光闪闪烁烁,洁白的浪花向远处散去。只是在水汽的衬托下,天上的太阳有了种冬日般的刺目和萧条,冷冷清清。我一定是太累了。

真是疲惫的一天。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