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杨绛的这本回忆录式的《干校六记》,我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无论是离愁、闲趣、忧愁或是冒险,书中那些真实的描写都令我仿佛来到了那个年代。杨绛写了“记别”、“记劳”、“记闲”、“记情”、“记幸”、“记妄”这六记。从送丈夫第一个离开,到最终与丈夫一道回京和女儿团员。当终于重获“自由”的时候,可以说有很多东西物是人非,又有很多其他未曾改变。
这本书写得很生动,许是杨绛所经历的实事之缘故吧?一件事扣着一件事,总引得人不断寻觅下去。
在干校中,每个人的内心可谓都是百感交集——即体会到了“大我”的团结:如杨绛所写的“我们感”;也同样会在孤身一人的时候,觉出徘徊惘然吧?
在“记幸”中,杨绛去看看自己的丈夫,竟也要如此涉险!真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得见一面。而好不容易见到,又因怕人发现而要匆匆离去了。看着作者笔下对那泥泞道路的细致描绘,我不禁也在心下感慨:真苦啊!
而有苦总还有甜。“记情”中的小狗“小趋”就令我眼前一亮:可爱的小动物,虽然在物质上缺乏,但总还是被很多人爱护的。杨绛对小趋好,它便也懂得,只把杨绛认作了自己跟随的主人。在那样日复一日的无趣日子里,有这样一只忠心的小狗相伴,也要算十分幸运的了。但最终,干校迁移到别处,小趋就还是被遗弃在了原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即便结局如此,这还是我最喜欢的“一记”。因为那样一个快乐无忧的小生命,无疑是苦闷生活中的亮点。
文末,作者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杨绛和钱钟书都认为,如果再来一次,也还是不会出国,还将留下去五七干校再教育。他们这种爱国的精神,令我敬佩。
但是,杨绛也同样提出:“改造十多年,再加干校两年,且别说人人企求的进步我没有取得,就连自己这份私心,也没有减少些。我还是依然故我。”那么,既然“依然故我”,“伟大的文化大革命”又做到了什么呢?
人们在苦闷的生活中挣扎,却只因得不到而平添了私心。其中利害,引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