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过年还保留着许多习俗。前几天,我就亲身体验了其中的一个,那就是做年糕。
那是个周末,我们一家去看望爷爷奶奶。刚下车,奶奶就笑着说:“你们来得正好,下午一起去做年糕吧。”
吃过午饭,爷爷把浸泡在大水缸中的粳米倒入竹篓中,装上三轮车,就骑到糕场去了。随后,我们也跟了过去。
来到糕场,我发现这是一座破旧的小庙,里面安放着几尊佛像。据爸爸说,这座小庙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以前这里是和尚们修身养性的地方,可现在却成了熙熙攘攘的加工场了。小庙的天井不大,左边放着一台做糕机和几张晾糕的竹排,四五只蒸笼一字排开,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天井右边的磨粉机正在飞速地转动着,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尽管排着长队,大家还是一边耐心地等待,一边凑在一起大声地谈天说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轮到我们了。爷爷把粳米倒进磨粉机里,米粉就象白雪似的“流”了出来。再倒进一个更大的竹篓里,加入一点水,搅拌均匀,再把结块的粳米粉搓碎,就倒入蒸笼里蒸。过了一会儿,只见几个巨大的果冻似的粉团呈现在眼前,热气腾腾的,几名工作人员拿木铲把它们铲碎,再用棍子捅进一个机械小洞里,一条白色的“长蛇”就蜿蜒而出,工人师傅把“长蛇”卷起来,既像一只只大蜗牛,又像一个个白轮子。接着,再把“蜗牛”拆成长条形,第二次捅进了机器里。这时,管子口的师傅操起了锋利的菜刀,手起刀落,把一条“长蛇”解成了几十段年糕。
我好奇地问爸爸:“ 这年糕为什么要加工两次呀?”爸爸回答说:“这年糕呀,第一次做出来的时候虽然可以吃了,可是粉加工得还不完全,吃起来没有嚼劲,和我们吃的年糕大不相同呢!”
怎么样,很有趣吧?有机会的话,你也可以来瞧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