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伯英英雄事迹读后感5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曾在女师附小读书的余甲男,当时写了篇名为《我的痛史》的日记,抒发了对旧社会的痛恨。缪伯英提笔写下批语:生以青年有为之日,兼秉中人以上之资,苟能艰苦卓绝,勇往直前,则女娲石也,精卫沙也,愚公子子孙孙也,天可补也,海可填也,天下事何遽不为乎!

但时间并没有给缪伯英有为的机会。

食无定时,居无定所,天未亮出门,深夜才归。在后人眼里,是这种长期清贫和不稳定的生活拖垮了缪伯英。

频繁迁移的生活始于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取武汉,大革命的重心移到长江流域。缪伯英与丈夫辗转长沙、武汉、上海等地,先后生下儿子何重九和女儿何小英。

缪伯英胞弟缪立三曾回忆说,当时他们住在租界内,一有情况发生,就提前搬家。为了让搬家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常常需要找借口,缪伯英就装作与何孟雄吵架。遇到紧急情况时,干脆连家也不要了。

1929年10月,她突然患了伤寒病,被送入上海的医院,因抢救无效辞世,时年30岁。

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缪伯英病危时,拉着何孟雄的手说道。

她的灵柩存在上海扬州会馆,后会馆改建时登报通知各户迁出,但因何孟雄被国民党逮捕,已在龙华壮烈就义,缪伯英的遗体就不知被会馆代迁何处了。

而她的两个孩子,后被监禁于上海龙华监狱一年多,何孟雄罹难后被送入上海孤儿院收养,一二八事变日军进犯上海时均失散于战乱,至今下落不明。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