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几面1400字

2025-01-2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第一面:没事唠叨型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体会。

早晨刚背上书包准备出门,母亲突然穿着内衣裤就从床上蹦了下来,愣是要多抓几个面包死命地往本就沉甸甸的书包里塞,一面塞还一面不挺地唠叨着:“多带点,多带点,学校里没人管你饿不饿。”

放学回家时总是能听见母亲急促的步子,在餐厅与厨间来回摇摆,一面手擦着那被油熏地污七抹黑的围裙,一面不停地念叨着:“回来拉,快快快,去洗手,吃饭了。”

本以为安宁,但其实吃饭的时间才要真正地接受母亲地疲劳轰炸。

“你那月考成绩出来了吗?”

“今儿天变了,你就穿这么点,没冻着吧。”

“上回你说你有一道数学题不会,问老师了没。”

其实她说的某道题往往是十天半月前的老黄历,可母亲就是这么喜欢一直翻着。有时我甚至用生物的眼光去怀疑是否五千年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唠叨病的基因毫无性状分离地放在了我妈的染色体上,导致她在更年期阶段如此变本加厉地摧残她的独生女我。

第二面:好管闲事型

我生来不拘小节,而母亲却是为了破坏我的完美性格而生。

曾经一件小事总在我脑袋里翻卷。那时我只有六、七岁,连什么是忧愁都还摸棱两可,只知道不开心就哭,那次就是邻居的邻居家的一小男孩由于在过家家时做了一件让我不满意的事情,迅速触动我的泪腺,我哭着跑回家,母亲见我一脸“委屈”,便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跑来摸着我的头说:“怎么拉,丫头,谁欺负你了。”我当然如计划中地对那个某男孩恶言了几句,母亲迅速腾起:“不得了了,那谁谁家的小孩也太没规矩,连女孩子也欺负,我跟她妈说去。”

事实证明我是善良的,因为在父亲给了我一根棒棒糖后我便将之抛诸脑后,并没有欲望去横生枝节。

然而母亲偏偏逆我而行,她不仅将这件事情管到了底,还造成了轰动效应,那男孩也因此而挨了打(我挺愧疚的),还在两个凶神恶煞的母亲的押送下来和我道了歉。

第三面:可爱型

第一个说母亲可爱的人是无聊,第二个说母亲可爱的人便是发自肺腑了。

母亲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十分容易满足的人。有点像佛家的“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而她的天堂一直都放在我的身上。从我牙牙学语,从我学会走路,从我学会骑车,母亲都从不缺席地在我

身边。当我完成一个小小的成功时,她便会笑地如春花般灿烂,仿佛就算有人拿一百万给她,她也不换回我的一次成长。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把她的这种无缘无故和可爱划上了等号,尤其是在她喜欢听我读英文时,我眼里的那个守护的,高大的母亲形象变消失了,我开始觉得母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渺小,她只是一个最最普通最最可爱的妇女,一个喜欢爬在我的桌前,催促我读英文,还不停地说着“好听”的妇女。

第四面:勤劳型

我相信母亲在我们的心里最最常见的形象就是勤劳了。

我的母亲是所有的媳妇中最勤劳的,我引以为豪。我印象很深的事情便是母亲去卖粽子了。在家里搬到城市之前,一直都还不是很宽裕。母亲为了挣钱也是搬到外面去的。偶尔我也会像个小跟屁虫拉着她的衣襟和她一起去“做生意”,现在想想当时那种生活很苦,但是母亲去撑下来了,当我站在一种高度——文化者的高度去回首以前的事情时,会觉得自己和这位中国妇女所做的相比,根本不算什么,至少在这点上。

岁月没有亏待母亲,她总算和她的丈夫她的女儿生活在了大房子里,她的丈夫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女儿也上了高中,可她依旧无法闲下来,即使我和父亲都反对,她还是用手脚健全来当理由硬是在外面找了工作。

她的勤劳让我惭愧。

也许,这就是母亲,一个中国传统的母亲。

后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想起有一次我将和母亲的真实故事写在考试文章上却没有得到好的分数,当时我很失落,但我相信,有些真实地感动一定可以在任何地方都闪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