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让我开阔了视野和眼界,感受到遥远年代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跟《诗经》结缘,起于暑假上课外班的那几周,在去上课的路上,单妈妈让我忙里偷闲在手机上听曲黎敏老师和杨桦老师讲《诗经》。没想到,通过这两根细细的耳机线,我跟随两位老师开始了一趟难忘的云上文化之旅。
最初接触《诗经》时,我对它真没多大兴趣,刚开始听老师讲解《诗经》时,我听得云里雾里,甚至不知所云。毕竟,《诗经》的年代与我们真的相去甚远,无论是晦涩的词语还是陌生的场景,我都难以理解。但在妈妈的“威逼”之下,我反复听了几次,慢慢地竟也能听懂一些了,再后来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念了起来。朗朗上口的诗句,让我越来越喜欢《诗经》。从一开始的被迫听,到后来的一有空就想听,《诗经》从此为我打开了一扇神奇之门,带着我穿越了时空,徜徉在云端。耳机一戴,音乐响起,在曲老师和杨老师柔和的讲解声里,《诗经》所描绘的场景一下子立体起来,如电影般一幕幕在我脑海里播放,那些诗句,那些情感,多么美好,多么质朴、感人。
《诗经》的美,美在它的意境、它的词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灰白苍劲的意境,让人的脑海里浮现深秋芦苇荡的萧索画面。听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又一下子跳入桃花盛开的季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们上下翻飞欢快游戏,听得我都想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燕子了。我的思想在云上的诗句里飞翔。《诗经》的用词之美,大概是它传承至今的最大原因吧。朗朗上口,却又意味深长,余韵绕梁。《硕人》里描写齐女庄姜外貌之美,可谓千古佳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灵动美丽的女子便浮现在眼前。想起自己平时写作文,抓耳 好性挠腮冥思苦想很久都挤不出几个好词好句,而听《诗经》,让我受到了诗词文化的熏陶。
都说艺术源自生活,这点在《诗经》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伯兮》里写“首如飞蓬”。“蓬”这种植物的根须非常短,露在地面上的茎叶又高大,头重脚轻,秋后风吹茎断遍野走,一片乱糟糟的样子,用它来形容头发凌乱真是太形象了。《诗经》中最让我惊叹的是古人那丰富的天文知识。比如《小星》里的“三五在东”“维参与昴”,寥寥数字,却涉及参三星,昴五星。学习《诗经》,原来还能学习到不少天文知识呢!
《诗经》虽然美好,但里面也记载了苦难。在那战乱纷纷的年代,黎民百姓流离失所,饱受劳役之苦。从出征士兵思归的《采薇》,到亡国之思的《黍离》,读之让人悲从中来。再想想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难道我 下们不应该更加懂得珍惜和平吗?
《诗经》,让我开阔了视野,感受到遥远年代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趟穿越时光隧道的云上诗歌之旅,让我感觉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