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苍天总不让追随者失望吧。今年,我参加了第九届英语口语封闭强化班,可以和外教一起去肇庆七星岩参观。我很高兴。这真是莫大的福气。
七星岩位于肇庆的北部,面积有8。27平方公里,其中60%是水面。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水中的山和山中的水凝成了独特的景色。这里以天柱岩、石室岩为中心,与东面的阆风岩、玉屏岩,西面的仙掌岩、蟾蜍岩,加上北面的阿坡岩,与里湖、仙女湖的烟波浩淼,构筑了一幅天上人间的景色。水似天,岩似星,构成了星湖风情。
从七星岩景区的西门进来,沿着那水上小道行走,宛如走进一幅画中。这七星岩不像西湖那样,是一周山围着水,山是山,水是水。这里,山生在水里,水环绕着山,像一个硕大的盆景。遥望七星岩,除了突起的七座山,便是一望无际绿莹莹的水,让人察觉不到平坦的陆地。这里没有多少建筑,到处透露着自然的魅力,似远离人间。
走进七星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种浓浓的绿。那稠密的绿色情怀像不解的春情,缤纷洒落在天上、水上、还有人们的心里。仲春天气有些阴郁,于是,湖里、岩上、还有空气中便泛出了一层积淀了千百年的绿。走在水边,回味七星岩,发现这里有超然的宁静和神圣。七星岩的宁静、淡泊、雅致,独到而少见,很容易让人想起“仙境”两个字。无扰的山水,似乎是一种期待了千百年的寂静,让人忘却喧嚣和浮躁,而那超凡脱俗的高雅,又诠释了真美的寓意。这里有既有西湖风情,也有阳朔文雅,难怪叶剑英题诗道:借得西湖水一环,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每座岩各有自己的形态,也有各自独特的情怀。其中,最有神韵的算是天柱岩了。这座高113米巨大石灰岩,一峰翘立,独柱晴天。山上悬崖绝壁,怪石峥嵘,古树参天,让人感到几多沧桑。山下溶洞条条,地下暗河流水潺潺。天柱岩的植被种类很多,最多的则是榕树。这种大树冠的细根植物在岩石缝隙里寻找着生存的空间。山崖上,许多榕树的根已经与山石长在一起,千奇百怪的样子显露出生命的顽强。山上有许多红豆树,其中一棵已有七百年的树龄。榕树的顽强与红豆树的相思,展现了天柱岩的风姿,也道出了“生命和爱情”的人生主旋律。或许这情景也打动了郭沫若先生,他曾赋诗一首:“七星落地上,天柱欲中流。山多红豆树,葱对白浮洲。月下开凌镜,云间结彩镂。勾留过一宿,烟火是端州。”
端州是肇庆的古称,曾辖两广,这里盛产名砚——端砚,也曾接纳过清官——包拯。这位青天大老爷曾在端州任知州,以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关心民众而深得人们爱戴,也为七星岩添了美好的意境。天柱岩下有包拯石刻,其弃砚西江的故事仍在民间流传。
天柱岩有神韵,石室岩也不差。石室岩古称嵩台或嵩台山。七星岩岩峰之一。与玉屏岩东西相望,高90多米。唐李邕为石室写了《端州石室记》。后人在此洞口勒石为碑,为七星岩较早的碑刻。岩下有石室洞,洞内有自唐以来的摩崖石刻270余题,著名的有明代俞大猷,清初岭南三大诗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以及名画家黎简等人的诗刻。洞口高仅2米多,洞内穹窿宽广,顶高30余米,下贮湖水。其中怪石高悬,奇岩倒影,可乘舟游黑洞,可登璇玑台经莲花洞出北口,还可经光岩和龙潭出碧霞洞。洞内有龙床,相传明惠帝朱允文与朱棣争权失败后,逃至端州曾宿其上,故称。从洞外沿磴道攀登岩顶,可见嵩台旧址上的揽月亭。岩南麓有水月宫,东北麓有陈白沙碑亭,东南临内湖。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其实,七星岩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采,春季的幽,夏季的亮,秋季的爽都值得一看。只是我们这次来得太仓促,不过我已经很满意了。因为, 在这美丽的七星岩里,留下了我的足迹,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