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中秋节,大人们喝着一杯杯的白酒,那脸上的红晕,是他们心中幸福的表现。爸爸端起酒杯,口中念念有词:“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兄弟姐妹们赏着月,背着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回忆着这个伟人—苏轼,并与他在想像中相逢。
苏轼身着宽松的官服,坐在家中的石凳上,眼泪纵横,心中无限感叹,感叹弟弟苏辙和自己离别后就没有再见面的思念,感叹贪官们的势力与昏庸,感叹月亮的无情,要在自己困境下却如此美丽动人……,想到这里,苏轼没有心情再饮酒赏月,泪眼朦胧地在宣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看到这样的诗词,看到苏轼这样的感伤,心中感慨万分,这样的生活经历,这样的社会,却使苏轼有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心胸宽广,这样的苏轼使我敬佩。
大病初愈的苏轼,站在河边,欣赏着我国美好河山,这样美的景色,使苏轼填补了政治事业上的失意,心情大好的他,写下了这样千古传诵的佳句:“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我看到这样的豪情壮志[注: 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这般的苏轼,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楚,乐观的他,是真正忘记政治事业上的是是非非了吗?还是心中惆怅万分,假装坚强?这样的苏轼,虽身处逆境却满腔豪迈,这样的苏轼,使我坚强。回到现实生活中,弟弟妹妹们还在吟诵那首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诗句背后,却有一个个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