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快快拯救我们的奶1600字

2024-11-0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蒙牛、伊利、光明……喝下肚子里的奶,这些奶,商家们用买一送一,血本无归的大甩卖的手段,百姓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很多这样的奶已经从我们的口流到了心肝脾肺肾,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据说这三聚氰氨是一种做粘稠剂的化学药物,尔等喝下肚子里的东西,如果按照食物链或者营养金字塔的原理推算的话,中毒或轻或重,我算是轻微的。俺是幸运的,这着实不是吹牛,这“劲”便是由吃奶而起。

小时候喝奶,利乐砖并不常见,70后的人都知道炼奶。大众品牌有“熊猫”和“鹰唛”。俺来自南方,自然喝过玻璃瓶装的炼乳,自然喝过广州“风行牌”炼乳。小学时候喝上这炼奶的家庭与现今的小康生活指数等同。

那时爸妈工资加起来七、八十元,在当时的家庭收入算不错的。听妈说,当时除了钱,还有粮票布票肉票配给,四分钱一个鸡蛋。吃海鲜是昂贵的,蒸一石斑鱼这样的海鲜,只要五元,爸妈刚结婚时曾去饭店里吃过。还有,家里四口人,一个月只消40元左右的开销便足够。说这么多本来跟奶没扯上多大关系,只不过我家的生活当时挺和美,想起来这过去,还挺幸福的。所以这奶的故事,我说起来稍带股奶劲儿。

不管这罐装的,还是瓶装的炼乳,俺也喝了十几年,常用来冲水喝,与面包、油条、鸡蛋一道,称为黄金早餐,奢侈得很。于是逢年过节,这炼奶便是我家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上品。俺家乡是农村,爷爷奶奶住在山里,整天忙着农活,很少喝上这等好东西,每逢寒暑假,我们都满满的捎上一大袋吃的,其中必定少不了这城市里的奶。

说来也奇怪,这奶的做法我们一窍不通,更不知道如何保存。只知道这炼乳的瓶盖子一打开,便一咕噜喝个不完,因为这东西容易坏掉。天气凉的时候还可以放上个三四天,天气热的时候,一两天这整瓶的奶就得变味,甚至还有难闻的馊味,倒掉了固然可惜,还常常把变质的牛奶煮热,不管肚子会不会吃坏,也不管营养价值是否已经耗尽,口感尚可以即可。

老厂子和旧的东西渐渐被淘汰,奶的保存方法制作方法层出不穷,现在市面上瓶装的罐装的利乐砖的,五花八门。我们喝着各式各样的奶,酸的、水果味的、甜的……渐渐的,添加剂的使用,给奶的味道增加了不少种类,甚至能揩得上奶味的饮料,也被称作奶制品。奶是好东西已经在俺们老百姓的脑子里形成了惯性,我们赞叹科技进步的同时,却忽略了奶制品发展的进程。

说着又扯上了经济。进程这东西,来自于市场竞争,我们都相信奶永远是好东西,绝对不会想到质量这样的有形无形的东西,我们肉眼看到的是白色的可口饮料。科技是生产力,但同时也是检验有效生产力的手段。发现了问题后,再把我们的眼光重新移到正常的生产活动中去。

大自然是有趣的,尽管人类发展史久远,但形态上的差异并无多大差别。象现代人的牙齿,与古代北京人牙齿的成份,不相伯仲。由此看来,动物的奶,如果不是天然的,或多或少已经不是奶,而是果汁奶,或者叫香料奶,再者是色素奶,更严重的叫化学奶,最后这化学奶可以说,不再是奶了。要知道,这化学物品对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作用于人体内,必定会有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质量这种东西如何去把关,我们只能用严格的监督机关,这机关牢不牢固,关系到我们这群爱喝奶的老百姓身体里的营养结构,或者毒素的多少这一系列问题。

中国人喝的奶真的到了末日了吗?稳一稳我们纷乱的思绪,是某个环节出错了,这环节谁来修正便成了我们最关注的话题。质量监督?生产成本?市场竞争?养牛的人?抓每一环节,牵涉面之广大,不是三天两日便可以解决的事情,需要我们静静地坐下来,促膝长谈,共同努力。

食品工艺的发展,生物化学科学也在发展,生态学科伴随着这些科学的进步,也在与时俱进。天下万物,相生相克,最终会走向和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相信我们人类能平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里的偏差,奶事件便可以回到自然的和谐空间里。纯正的天然的奶,来源于机制的制定,宏观调控,微观管理。人的需要,我最爱的奶,老百姓的奶,我们的健康需要你,天然的白色,不掺杂质的纯纯的奶。

那么,不可逾越的一条,便是生态学的研究,这生态学并不被人重视。全球气候的变化,耕地森林面积越来越少,牛啊,不能光靠吃药来催促奶量的增加。人命关天,这问题,刻不容缓。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