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调、摇滚、Rap兼收并蓄;
崇拜韩寒,崇拜郭敬明,崇拜扑朔迷离的文字;
追求Vincent Van Gogh的精神,追求纷乱即兴的街角涂鸦;
喜欢线条,喜欢光和色,正在规划或者梦想有一天能够绘画;
业余爱好不是登山,不是涉水,而是睡觉;
对认识的人一堆废话,对不喜欢的人一言不发;
热爱日本动漫,争论“佐助”“鸣人”,争论什么才是真正的“BL”“王道”。
或许以上都不是重点,我们高呼:“或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我们就是一群精神的拾荒者,我们就是任凭你有再大本事也理解不透的“90后”。
穿着松松垮垮,喜欢的是背包而不是手提包,在街上碰见一群唧唧喳喳的人高谈阔论,内心不是鄙夷,就是不屑。即使华灯闪耀,即使灯火阑珊,也改变不了我们脸上的冷漠。我们是披着羊皮的野兽,也是穿着虎皮的小猫,我们就是帮人不需要感谢,揍人不需要道歉的“90后”。
头上留着复古发型,脸上粉面淡妆。不追求华丽与时尚,我们追求低调与个性;不喜欢张扬与喧闹,我们喜欢平静与自然。不管你再怎么注视,我们都依然平静地低头从你身边走过。碰到有人谈论自己喜欢的明星,我们感觉生气与愤怒,但却自我安慰说:“你们就是一群庸俗者。我们喜欢的是他的精神,你们只是喜欢他的外表。”
喜欢Vincent,喜欢到不行。即使理解不了梵•高内心愤怒的来源,却也会被他“追向太阳,扑向阳光”的精神所感染。我们就是那些在太阳下张牙舞爪的向日葵,却忘了去掩饰投在地上纷乱落寞的阴影。我们即使不会拥有梵•高割下耳朵的勇气,也会向往他舍弃身体追求精神的疯狂生活。我们就是一群生长在后工业时代的精神的拾荒者。
喜欢《格尔尼卡》,喜欢毕加索巧妙地将三角形拼凑成一幅夸张变形的图案,即使不懂主旨,即使不想内涵,却依然改变不了内心的追逐。喜欢维纳斯,喜欢大卫,喜欢拉斐尔的圣母像,喜欢文艺复兴时期的群神宴,喜欢偷摘禁果的亚当和夏娃。我们的口头禅只有一句:“这是艺术,你懂吗?懂吗?”
喜欢戴着耳机,徜徉于音乐的世界,不去理会世人的嘈杂。听的决不是民歌,而是歌谣;听的决不是舒缓的旋律,而是嘈杂的乐器;听的决不是平静的女声,而是分辨不出男女,扑朔迷离的和弦。喜欢的明星要穿黑风衣、白衬衫;喜欢的歌曲混乱新奇;喜欢的戏剧或许就是《等待戈多》。我们就是一群追求精神的拾荒者。
我们就是一群自以为被世界遗落的小屁孩。一面享受着丰衣足食,一面感叹精神空虚的,是我们“90后”;
一边被关爱包裹着,一边又感觉被人抛弃的,是我们“90后”;
一面享受着激情与青春,一面又突兀地悲伤的,是我们“90后”;
一边感受华丽与物质力量,一边又崇尚人性的,是我们“90后”。
即使我们冷漠地从人群中走过,却仍然不能内心波澜不起;即使我们喜欢毕加索,喜欢Vincent,却不敢去过属于他们的生活;即使我们崇尚独立与自由,却仍不能封闭自己隔绝世界;即使我们追求扑朔迷离的精神,却仍不能掩饰自己的恐惧。
“90后”的内心就像是一片森林,即使只是雨打树叶,风拂枝条,也会使其中的生灵惊疑而起;即使是一点动静,也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90后”的内心就像是一方茫茫的沙漠,即使你触动其中一株微小的植物,也会引起塌方,流沙随之而来,风云变色,让人欷歔不止。
“90后”的内心就像是一个蚌,坚硬的外壳下,是用泪和血写成的华丽与悲伤。即使不断掩饰,也会完全彰显那柔弱的心伤。
……
我们就是要用个性来彰显现实的庸俗;
我们就是要用颓废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我们就是要用反抗来阐述人性的丑恶;
我们就是要用悲伤来抵抗人世的冷漠;
我们就是要用疯狂来换取别人的关注;
我们就是要用拾荒者的精神来追求这个已被物质充斥的世界中的那块精神净土。
个性的穿着、低调的性格、疯狂的追求、冷漠的神色,我们就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精神拾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