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却浮华,唯愿静好800字

2024-06-0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大约是因为时令的关系,冬至将至,天干物燥。人也总觉得心意浮躁,诸事不顺。趁着空闲,特意去拜访了这座城市中最古老的记忆。

老街、民房、小巷,都与旧时记忆中的模样无多大改变。穿过牌楼边菜市场数年如一日的嘈杂,我径直到了巷子深处的刻印老人处。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这个位置。一如今日这般,不管旁边菜市场的菜贩与妇女如何大声算着斤两,座上的老人仍是端坐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笑了笑,他抬头微微一点,算是打过招呼。我注意到他的头发略白了些,但眼神依然安宁包容,执着刻刀的手也很稳。岁月并没有带走他太多的东西。

老人的刻刀在模具中的石块上缓慢划过,随着低沉的摩擦声,石屑纷纷掉落。他刻得极慢,但又极深。比起其他机器或是手工的刻印匠,这样的速度很有些影响了生产的效率。然而在他的手中,这不是外界粗劣的生产,那样大批量而俗气。他是艺术。我看到他的眼睛,不同于我常见的老人们的浑浊,在此刻,它们专注而凝重,仿佛有淡淡的光芒。苍老的双手没有失去应有的力道,而是执着刀留下深深的痕迹。他的全身都蓄着一种待发的气势,仿佛是在将他的情感无声地注入面前的石块。

我看着那印章,是枚好的田黄石,刀下的字渐渐显出形状,约略是个“安”安,小篆体的,笔致曲折。这是一个“好”字。

我静静地看着老人将剩余的边角磨净,低低的磨刀石滤尽了所有原先的浮躁,刻刀后是刻笔,一笔一画,如描印在心上,除去了心上的杂草。而只觉得此刻天地纯明,万物静好。

老人渐渐收回工具,拿起印石端详,满意似的眯了眯眼,似是自言自语:“这刻石头,最需要静工夫。”转头笑了笑:“刻得慢是慢了,可刻出这块好东西,心里就踏实了,满了似的,再不会后悔——每一笔,都是对得起自己呐。”

我默默回味。生命的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再踏定方位,步伐自然有力,收获的也自然是成功。而若心浮气躁,急欲求成,也自不会有好的收成——心灵的田地上,只会是杂草。

心灵的充实与安定,往往来自自己。丰富精神,也充实了自己。正如欲除去杂草,必先种上庄稼。摒却浮华,唯愿静好。

我忽然想到《品质》里的格斯拉,那是世俗中的悲剧艺术者。然而我想不论他人如何评价,他那不平凡的一生,充实与丰足的。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