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将他看世界的角度用“从半高处去看”来诠释,既不要求站在顶峰永远向下眺望,也不仅仅只是在山脚仰视苍穹,这难道不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淡然吗?半山腰处,余地广阔,周围更加宽广。
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国古人们所推崇的大多是充满志向,不顾一切地达到最高点的精神,后人们更是代代相传这种“上进”。这种精神固然是积极的,造就了一代代伟人站在山顶呼风唤雨,在他们的时代撑起一片天空。而人们在呼吁着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总是忽略了一点——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伟人。总有达不到的目标,总有做不到的事。多少白领为了所谓职称地位而导致了“过劳死”,多少死命想向上的人最终不仅到达不了顶峰还把自己累垮。他们不给自己留下任何余地与空隙,努力攀爬甚至不择手段,而最终伤痕累累到达顶峰的又有几人?向上的过程中我所看到的不只是“奋斗”,还有尔虞我诈,还有六亲不认,谁的成功不是建立在他人失败之上?寥寥无几的人结于顶峰向下看,又有什么乐趣?
相反的,若仅仅只是待在山脚,不敢迈上一步而向下看这世界,则一向是世人所鄙弃的。什么也不做而光想着守株待兔,世界所呈现给你的永远只是一座山的外表,你永远也没办法去了解它。你看得到极光,看得到日出,看得到所有表面现象,并且仅仅只是表面现象;你只能一直抬头仰望,什么也做不了。
在半山腰看世界,才是最合适的角度。苹果前任总裁乔布斯的毅然辞职,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思考。尽管后来他因病去世,世人仍谨记着他淡然面对的精神。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苹果公司,他千辛万苦取得辉煌的苹果公司,要辞职需要有多大的决心。本可以继续向上奋斗向上努力,而他毅然选择了“no”,停下了他的脚步,站在他的世界的 半山腰,不再向上,而是淡然。
同样,当我们尽力了,当我们努力到一定程度了,就此停步吧,不要再盲目追寻过大过远的顶峰,就此停步,上头仍旧是一片天,仍能向上眺望世界的上端,仍能向下俯视世界平原,可进可退,可伸可缩,中庸却不极端,才会有云卷云舒而淡泊的人生境界,心有“余”而天地宽,给自己留下一片余地。一个更完整更完美的世界,豁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