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长安者得天下!
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忘记是几岁时,当我在书里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体内生出一种震荡的感觉,继而就对这座史书里的城市神往起来,那种感觉真应了那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就这样,我在无法亲身感受一下古都长安的不安中,跨入了不惑。
2010年7月15日下午两点半,一场瓢泼大雨由急转缓,古城西安被雾气和阴霾笼罩着。第一次站在离古城墙50米远的地方,我的心里更加不安。眼前是古城的北门,应该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地方。在史书上,这次著名的杀兄事件发生时并未下雨。如果那场令人惊颤的杀戮是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下进行的,唐王李世民的内心也该经历一场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的厮杀。是在怎样的不安与无奈中,他完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博弈呢?这场胜利的博奕在时间的转盘上又给他的后半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尽管我不得而知,但从他继位后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般经营国家的状态中,我能够猜到,他必曾无数次地从恶梦中惊醒,对父兄潜藏着无限的愧疚。不过,从 另一个角度讲,也正因为他的执政,奠定了长安由一个普通的城市演变为国际大都市的基础,更将唐朝推向中国历史上的无法超越的地位。这座城市书写过太多的传奇,信手拈来,无论哪一件都散发出绝世的光芒。也许,只有深入进去,才能有更真切的体会。我在心底叹息着。
坐上汽车,穿过城门,城市的繁华突兀地呈现在眼前。经过钟鼓楼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暮鼓晨钟”一词,耳边便回荡起清越的钟鼓之声,我的想象喷薄而出,第一个出场的便是寒窗十载,履试不第的孟郊,不知他终于进士及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时,可否绕着这城市中心的钟鼓楼纵声大笑?那份一吐浊气的轻狂样子让现在的我想起来都觉得好笑。不过,像他这种小有名气的诗人,生在群星闪耀的唐朝也实在是一种不幸。
从车窗里向外看,绿意葱茏的西安虽然身在雨中,却仍然闲适优雅,不由得想起了刚刚离开的开封。虽然那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但是不知为什么,怎么想喜欢它都提不起劲来,也许是因为宋朝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但那个政府太柔弱,太没有志向。况且,连皇帝都挖地道去嫖妓的歌舞升平,怎么
想都是一种盛极必衰的先兆。开封给我的感觉,像一个突然走进豪门的小妇人,始终没有那份帝王之家的雍容和大气。而洛阳,太多的牡丹、太多的妇女得解放的扬眉吐气,让人觉得矫情。那么南京呢,太冶艳奢糜;北京,随处可见的金黄琉璃瓦屋顶给人一种一夜暴富的招摇;杭州呢,更提不起劲来,那是帝王偏安一隅的后花园,再怎么美也让人觉得没有底气。还是西安吧,这座十三朝古都,既含蓄内敛,又大气典雅,这种舒适和韵味是历经1140年时光之水的涤荡与淘洗才琢磨出来的真正的中华文明。
待雨停了,我便先登鼓楼,拜谒这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楼分两层,青砖青瓦,古朴安详。一、二层的四周都设有回廊,在楼的南檐下正中,悬挂有“文武盛地”蓝底金字匾额,北檐正中悬挂有“声闻于天”匾额,笔力挺拔,一望之下,更觉生气盎然,宏伟壮丽。楼上依24节气置鼓,每面鼓上皆有篆字,我的书法功底太浅,只能按顺序去推知哪面鼓是哪个节气。站在二楼回廊上凭栏而望,远处的终南山渺渺相送,古城西安尽收眼底,使人顿有“王气千年绕鼓楼,登临极目白云悠”的爽朗感觉。听说每天固定时候都有鼓文化展演,可惜我上楼的时间不对,无缘观赏。
在鼓楼上盘桓一阵,我便下楼向东走了几分钟,钟楼便在眼前了。这座钟楼却有三层重檐,与北京不同,楼檐上覆盖着的是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钟楼是西安的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每条街都展示出不同的风格。这让我想起那句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想象唐朝皇帝在举办各类典礼时那种“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该是多么豪华盛大!这座钟楼不仅记录着古城的沧海桑田,更铭刻着人们心中的悲怆与骄傲。站在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千年时光的袅袅回音。 "
傍晚,吃过晚饭,带着五分醉意,我沿着城墙根随意转转。我总是觉得城市的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用心去感应,才能接收到那些隔着时空传来的信息。城墙那么高大坚固,让人心里非常安稳,所以路边的建筑也透露出一种安静、闲适。清一色的散发古意的青瓦小楼跟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