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在历史长河中流淌了中国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圣的大国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一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它的儿女从不向困难低头,为了祖国的安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滴着雪。古往今来,英雄们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然而,这都是在表达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国家昌盛,匹夫有则”。
一个国家是否昌盛与兴衰,其主要因素决定于“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如何使祖国花朵成为将来的祖国栋梁,这个重担就压在教师的身上。共所周知,中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有所谓“无地君亲师”之说,教师之所以如此受人尊敬,大概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而且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也正是如此,才会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死干”这首诗生动描绘出当今教师这一行的真实写照。教师这一行既是神圣的,又是祟高的;既是无私的,又是艰辛的;那里面包含着所有对自己工作尽心尽力教师的汗血与艰辛。平凡之中见伟大,普通之中见崇高,细微之处见真情,危难之时见精神。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正是如此,有人把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花环献给老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中国第21个教师节的主题是“爱与责任”,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多年以后,在细细的品味中,我发现这一个简单的“爱”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再去为更多的幼苗遮风挡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结合我本人10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谈谈我对“教师”这两个字的理解与认识: 一、乐教勤业,无私奉献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教师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都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守身如玉”“一尘不染”,敬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教师是个清贫的职业,工作辛苦,报酬微薄,职业要求近乎苛刻,曾使很多人望而却步。而我从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的那一刻起,就树立了为之奋斗终身的信念。“教师曾使几千人摆脱了愚昧,这可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我已很知足了!”正是在像父亲一样的老前辈的言传身教中,我从小就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与憧憬。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多少次暮鼓晨钟,多少个不眠之夜,我的心都与学生们拴在了一起。哪个学生有进步,哪个学生思想有滑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关心教育学生,也就失去了时空界限。作为教师,我又能说什么呢?因为,教书育人,就意味着勤勉,意味着奉献。二、锐意进取,科学施教是教师爱岗敬业的主要表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我认为“育人”应该放在“教书”之前,作为一名教师,应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正是因为我把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才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学会做人。只有学生不断的积极参与,以自己感性之躯的各种感官理性地去触摸、去品味、去探究,用自己的生命和最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去建构人生历程,让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有无数个教师就在这行业中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是平凡的,但他们那种在平凡岗位上无私的贡献着自已的青春,挥撒着自己的汗水,无私地把知识传授给我们将来的希望,让祖国昌盛在他们当中延续下去。
请用责任唤起我们的爱心,让我们用爱与责任融铸不朽的师魂!我要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我会把爱与责任牢记心间,会把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我的学生和我所钟爱的事业!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用爱心教会学生担起责任,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