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读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900字

2024-07-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今年夏天,我翻开了妇孺皆知的四大名着之首——《红楼梦》,说来也惭愧,整个暑假老师都在提倡多阅读、多写作,而我却只读了这一本书,至今才读到了第四十一回,坦白地说,我读得晕晕乎乎,被贾宝玉他家的复杂关系绕得云里雾里,谈不上读后感,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鄙人粗见。

本书作者姓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居士,一生呕心沥血只写一部书,可这部书却彪柄千古,万世流芳。想那曹沾,少年时一定是个公子哥,家里富丽堂皇,见多识广,不然怎么写出来这官宦人家发生的悲欢离合呢?

此书第一回讲述了《红楼梦》的由来,《红楼梦》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变成通灵宝玉来到红尘看透人间世道而镌刻在灵石上的,故又叫《石头记》,这个说法让我新奇不已,那么大一巨石怎么能变成衔在嘴里的玉呢?它又是怎么把故事刻在石头上呢?

在《红楼梦》里,我看到了顽皮聪明的贾宝玉,他在大观园的题对中屡受众人的认可,用他独特的诗句让父亲贾政对他刮目相看;还有皓齿星眸的林黛玉、面如银盆的薛宝钗,这些人物个个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仿佛就在眼前一样。

读了几回后,我就发现,曹雪芹真是学问渊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在第十回《金寡妇贪权利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张太医为秦可卿看病,曹雪芹把秦可卿的脉象、病因、药方讲得滴水不漏;另外,书中众多人物所做的诗都由他一手所写,可见他的文学造诣有多深,可见他在写《红楼梦》之前读了多少书。

《红楼梦》里处处有伏笔 ,在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那一段,“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暗示黛玉除了贾家亲戚外再无亲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暗示黛玉无缘宝玉,尤其是“阶前闷杀葬花人”那句喻示着黛玉必定先离宝玉而去,这种伏笔写法给人留下种种猜疑,让人欲罢不能。

读《红楼梦》,我感受到了古文的魅力,简单的三言两语就可把话表达清楚,比如,描写正门“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堂皇”;这里还有不少我没见过的生僻词语,例如“擢乱、瞽旷、掊斗折衡、衣靸”,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四场,有一个词“饫甘餍肥”就出自《红楼梦》第一回第一页,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这些不常见的词慢慢熟悉了不少。

越看《红楼梦》,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看一次不大懂,就多看几次。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