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观天宫课堂有感1200字

2025-01-07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宇宙有多大?”“宇宙无限大。”——题记

  “天宫课堂”是最近开展的在太空上完成的课程。其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太空”——我们的老师是真正的航天员,上课地点也是真正的太空站。

  星期五下午我便有幸和其他同学一起听了这节“太空课程”。

  天宫课堂开始了,屏幕上出现了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叔叔阿姨的笑脸。由翟志刚叔叔拍摄,另外两位航天员进行讲解。我看见了“太空冰雪”实验——一滴液体在太空中凝结成冰雪状的小水球;液桥演示实验——水在两块塑料板之间搭起一座桥,等等。

  我印象最深的是太空抛物实验。王亚平阿姨先是拿出了新晋的“顶流”冰墩墩,然后让它进行了翻滚,再轻轻一推,只见冰墩墩沿着推出的方向,以匀速向着叶光富叔叔飞了过去,并没有像在地面一样下坠。然后王亚平介绍说:“同学们,这跟牛顿第一定律的结果相同呢1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突然被触动了:牛顿第一定律?我想起刘慈欣写过的《乡村教师》里,身患绝症的李宝库老师在临终之际对孩子们教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知识点时的描写:

  “‘下面讲第一定律: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他将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娃们在烛光中默默地看着他,没有反应。

  “背啊!……

  这就是以前的中国——贫穷、落后,没有创新科技,就连上课也是叫学生死记硬背。

  而现在呢?我们有了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技术手段,可以坐在教室里,听太空中的课堂。

  回想以前,1935年,钱学森爷爷发出“探索宇宙,征服宇宙”的壮志豪言,1958年,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远大理想;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升天,这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在太空也有一席之地了。

  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早已走到了世界的第一方阵。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航天员,就连神舟飞船的号码也从遥不可及的“一”到了力所能及的“十三”。我不禁挺起胸膛,感到大大的自豪。

  接着,我开始思考——宇宙之外是什么?想起小时候问爸爸的一个问题:宇宙有多大?他说无限大。我想,不一定是无限——只是我们还没找到那条边界,我想宇宙之外还有别的星球,别的文明……

  我望向窗外蔚蓝的天空。它似乎那么近又那么远。找到那条边界,很难。

  但换个角度想想,什么不难?造出飞船很难、迈出大气层很难,之前中国也不敢想探索宇宙,现在不也是“全世界第五个有能力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了?

  丰功伟绩的背后,凝结着每一个航天人的汗水和泪水。中国航天的接力棒,从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手里传承下来。唯一不变的是航天人对“星辰大海”的信仰,是中国人“征服宇宙”的决心。未来,我们的征途将会到达更遥远的宇宙。

  牛顿第一定律我已熟知,在不远的将来,我还要有更多的“熟知”,不是以“乡村教师”李宝库老师的方式熟知,而是以航天员王亚平的方式熟知。我相信,无数个“我”中,有一个终会有一天在浩瀚的太空中探到那个边缘,但“无限”依然存在,未来的我们有无限个可能:无限的知识,无限的美好。中国不再会有《乡村教师》中的情况,中国将迈向更好的未来。

  我又低下头,想起那段对话。——“宇宙无限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