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久与活得好8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如果你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天可活,你会怎么做?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在自己确诊恶性肿瘤晚期时放弃治疗,回到老家,平静而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陈老先生的选择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选择活得久一点还是活得好一点,还是为了活得久每天焦头烂额坐立不安?

冯骥才说:“比赛的跑步是在有限的路程里看你跑了多久,而人生的赛跑则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看你跑了多远。”可悲的是,不知多少人以为人生就是在比赛跑步,眼睛久盯着那个巨大的秒表,拖了一生却只是原地踏步,不曾知道何谓远方何谓享受。历史上多少皇帝在生命的尽头迷信道教,招来了无数的道士为自己炼丹,每天把丹石当作饭菜,痛苦不已,最后还是抱着那些“灵丹妙药”化作黄土,不仅荒废了国事,民不聊生,更落下千古骂名。回望他们的一生,纵享尽荣华富贵,却为了求生把一生赔了进去。若有个从头再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那一天何时到来,恐怕都会活得好一些。不是安天命,只是既然时间不变,不如跑得远一些,把这个世界看得多一些。

古龙说:“有时纵酒,有时纵情,有时提刀,有时提笔,生死,不过一瞬而已,生又何妨,死又何妨?”如果每个人都有古龙这般“何妨”的气度,做到陈作兵父亲的淡泊,世间将会少了多少个汲汲而生者。殉道者朋霍费尔在他年轻时上刑台时说:“这个终点不过是我生命的开端。”他面对死的坦然只是因为他注重的是生命的质量,这一生他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至死与纳粹作斗争,也不怕说“何妨”了。徐锡麟在死前也说过“为除满人,纵身碎为万段亦不足挂齿,区区心肝又何足惜?”这些自己愿意献出生命的人,如秋瑾、苏菲亚一般的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衡量生命的长度的标准不是时间,从来都不是,他们的生命一直未曾结束。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回到现实,我们从不缺少的是贪生怕死之人,过分的极端的怕死之人。曾有位医生说:“现在癌症杀死了多少人,他们许多都是吓死的。”而陈作兵的父亲很幸运,他提前看到了终点,却仍气定神闲地一路赏着风景一路走过去,他没有辜负生命,他,活得很好。

而我们,我们都知道那一天会到来,就潇洒地说一句“死神?让他等着吧!”然后我们走得远一点,活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