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地里看科技900字

2024-06-1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星期六的下午,我们泗阳实小的小记者们乘车来到了八集乡,目的是去参观那里的科技种植基地。

天空飘着小雨,灰蒙蒙的一片,杨树已经变得光秃秃的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我们却情绪高涨,一点也感觉不到寒意。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目的地,首先我们来到了“芦荟科技园”,这里是一个规模约2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芦荟、芹菜、西红柿、青椒等作物。我们踏着泥泞,跟随基地负责人付叔叔进入了芦荟大棚。我以前也见过芦荟,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一棵棵直直地插在地上,格外茂盛,与大棚外隆冬时节萧条景象真是相差甚远。听付叔叔介绍,这种芦荟产自美国热带地区,适宜生长温度为30度左右。更让我们惊讶的是:每亩产量竟有3000棵,大约20万斤重,年收入20万元左右!为什么这种热带芦荟在这里能生长得这么好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就是科技的奥妙吧。

我们还参观了雪菜腌制厂,在那里,我们不仅每人收获了一包腌制的雪菜,还学到了雪菜加工的相关知识。原来,简单的腌雪菜竟然也有那么多的学问。

一个下午的参观,使我收获颇丰:生活中也有不少知识,它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因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泗阳实验小学六(1)班 田畅

星期六的下午,我们泗阳实小的小记者们乘车来到了八集乡,目的是去参观那里的科技种植基地。

天空飘着小雨,灰蒙蒙的一片,杨树已经变得光秃秃的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我们却情绪高涨,一点也感觉不到寒意。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目的地,首先我们来到了“芦荟科技园”,这里是一个规模约2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芦荟、芹菜、西红柿、青椒等作物。我们踏着泥泞,跟随基地负责人付叔叔进入了芦荟大棚。我以前也见过芦荟,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一棵棵直直地插在地上,格外茂盛,与大棚外隆冬时节萧条景象真是相差甚远。听付叔叔介绍,这种芦荟产自美国热带地区,适宜生长温度为30度左右。更让我们惊讶的是:每亩产量竟有3000棵,大约20万斤重,年收入20万元左右!为什么这种热带芦荟在这里能生长得这么好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就是科技的奥妙吧。

我们还参观了雪菜腌制厂,在那里,我们不仅每人收获了一包腌制的雪菜,还学到了雪菜加工的相关知识。原来,简单的腌雪菜竟然也有那么多的学问。

一个下午的参观,使我收获颇丰:生活中也有不少知识,它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因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